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中考古诗文鉴赏题的解答方法
作者:胡 彦
一、明确类别,体味思想
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从内容来说可分为咏史叹怀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提高生活小品诗几类,对中学生来说,首先弄清所学、所考的诗属于哪一类,然后才能轻轻应考。
咏史抒怀类是通过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咏叹,来表现自己独到的见识和观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赤壁》、《过华清宫》是评说历史事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泊秦泊》是凭吊历史古迹,辛弃疾的《南乡子》(追慕年少万兜鍪的孙权)、杜甫的《蜀相》(赞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是追慕历史人物。此类作品,从历史着笔,意在怀古伤时,以古鉴今。因此诗中“事件”、“古迹”、“人物”已不再是字面上的意义,传递着特殊的信息。
咏物言志类,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者事件叙写直抒胸臆,抒写个人的情愁、怀远、漂泊、思乡,感时等情怀。这些内容主要表现为:①通对山野风物等自然风光的描述或者对农家闲事的描述,来表达社会理想。如陶渊明的《饮酒》,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经中的《硕鼠》。②抨击社会现实。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③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如杜甫的《三史》、《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④抒发离愁别绪。如王维的《送元二史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⑤表迟怀念亲人朋友之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张九龄的《望月怀远》。⑥感叹怀才不遇的,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辛弃疾的《永遇东·京口北固亭怀古》。⑦即景抒怀的,如王建的《十王夜望月》,李白的《望天门山》。此类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无论从何事、何景入笔,都是着眼于社会现实或自然景物。诗中的山水日月、云雨风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都与个人的悲欢、追求、紧密相连。它只是作者的个人情感依托物。于此我们只要认识到,山是作者眼中的水,水是作者心中的为,就不难分析到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
边塞征战类,通过边塞战事、将士风采的生活的描述,或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描写抒发英雄情怀,征战沙场之豪情壮志。这类作品表现为:①表达爱国情怀。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王之涣的《凉州词》。②表达远征成边之苦,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生活小品类,通过生活、常人情感进行常态写生性的描述,表现日常生活情感、地域风景,也是最寻常的一类诗。
二、抓住字韵,体会主旨
古诗文是历史生活的浓缩,因此在艺术上是别有意韵的。唐代诗人贾岛有“推敲”典故之说,王安石有一“绿”字之妙,曹雪芹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辛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古诗的“字韵”是别有魅力的,所抓住关键字——诗眼就能抓住中心思想。
例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所以“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栝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又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诗眼是“孤”,它包含当时的心境。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我们不难理解:在人鸟绝迹,一片冰天雪地的寂寥环境里,诗人于船头独钓,就更显示出他处境的孤独。南昌他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屈服,则表现了清高的品格。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与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政治抒情诗。
张养浩《山坡羊赤壁怀古》的上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就把潼关险要的地理形势给拟人化了,显得的情态生动。对于这两个字的赏析也是整个上阙赏析的重点。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里”的“锁”字,把作者的渴望自由却被幽禁的无奈心情给形象贴切的表现出来了。
字韵体现了作者独俱的匠心,它包含着多种含义,但有些同学的赏析力度往往浅尝即止,直接影响了得分。对于关键字的赏析要把这个关键字放在整个句子或者整个诗词的大环境当中,把作者浓缩一字的而没有展开的意境给说透说开,把渗透其中的的景情物化成为可以触摸的形象,这样才能切中要害。
三、熟知意象,感受意境
所谓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现象,古诗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是意象奇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诗的内容或者独特的思想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的,熟悉一些常见的古诗意象的特点及文化意义,有助于对古诗文思想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组成,而诗的意旨就是由若干意象内蕴所组成的。而所谓意境,即情与境的统一。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关系,都是主观统一的产物,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意象和意趣。
古诗文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是意象奇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诗的内容或者独特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的。
古诗文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如梅花是高洁的象征,枫叶是离人的象征,长亭是分别的象征,老马是陌路的象征,泰山是立志的象征,华山是险峻象征,夕阳是老人的象征,秋风是悲情的象征,梨花是纯洁的象征,杏花是含情的象征,宝刀是英雄的象征,残月是愁苦的象征,柳是离别的象征,落叶、落日、秋风是失意的象征,满月是相思的象征,望月是怀远的象征,片云、孤月是孤独的象征,兰草是友情的象征,香草美人是忠臣贤良、道德理想的象征,梧桐雨是凄楚悲凉的象征,见流水是年华的象征。了解这些特定的物象所渗透的那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可以迅速进入诗人的内心空间,和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弄清修辞格,赏析诗文内蕴
古诗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及运用效果,可以使赏析更具准确性和规范性。
1、比兴,比兴是古诗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比兴在朱熹的《诗集传》中有注,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睢》一诗,欲写所思之“女”,先以睢鸠起类,“关关睢鸠,在河之州。”两句,即是兴,又是比,睢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睢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睢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述之情。又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具体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
2、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如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出“周公”的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的气度来勉励自己。南宋词人辛弃疾是用典故的典范,如《永遇乐·京口固亭怀古》全词始终在用典中展开。词人借古之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华的悲愤心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