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卞之琳《断章》之美
作者:李祖军
一、朦胧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泗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初识《断章》,会让人想起这首“最得风人深致”的“诗中之诗”,一种隐隐约约、乍有却无的朦胧从遥远的时空飘落。
作为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典型,《断章》融汇传统诗歌的“含蓄”与西方象征诗派的暗示,形成了蕴藉丰富、淡远亲切的含蓄与朦胧之美。
读它,总会有一种明确又不明确,似懂又非懂的感受。的确,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是一首哀怨诗。表现“人生的悲哀”,依据之一是“装饰”的悲哀,因为所有人最后都不免成为别人的装饰,是一个“为他人活着”的傀儡。另一依据是诗人所处的时代。三十年代的诗人,大多处于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国恨家愁,让诗人们看不到前途的希望,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当时由于方向不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面对历史事件,时代风云,我总不知要表达或如何表达自己的悲喜反应。这时期写诗,总像是身在幽谷,虽然是心在峰巅”,所以,据此推测,诗人是在感叹人生作为“依附”、“陪衬”的悲哀。
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是“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抵达的距离”。“你”是生命时空的一个过客,一个瞬间,无意被“看风景”的人凝视,可“你”却专注于你的“风景”,“明月”是你一生的装饰,于是“楼上人”只能拥有一个“曾经美丽的梦”。
如此延伸开来,“楼上人”之外还有“看风景的你”,“你”之外还有“楼上人”,这样,一场美与爱美、爱与非爱的童话与哲理演绎开来,告诉人们:人,终生只能守望一个“遥远的梦”,守住一个“无法抵达的距离”。
也有人说这是“在论事物的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矛盾统一特性。
还有人说,这“只是一幅恬静的图画,是诗人瞬间的感受。”
而作者说,此诗是“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以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由此可见,诗人意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实,无论哪一种解读都合情合理,而诗的魅力,正在于这种朦胧美,这种诗语之外更多的“空白”、更多的“暗示”、更多的“扩张",让人在回味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意象美
孙作云说:“现代派诗的特点便是诗人们欲抛弃诗的文字之美,或思想文字之美,而求诗的意象之美。”
所谓意象,是诗人思想与情感的生命载体(即物象)。
《断章》一诗,融“桥”、“楼”、“日”、“窗”、“梦”五大传统意象为一炉,显示出了深邃而悠长的古典韵味。
桥
“百里水乡十路桥,”有水便有桥,有桥便有生命,桥成了江南水乡风景的点缀、文化的点缀。
“小桥流水人家”,桥给人创造的是静谧与和谐;“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叫称放翁”,桥是脱尽尘埃的清逸;“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桥,流露的是感时伤怀的“一片春愁”;“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桥,又是“物是人非”的沧桑。
西湖的断桥,有一段美丽的“哀怨”;牛郎的鹊桥,是一个幸福的神话,《清明上河园》中的桥,连缀的是世俗的风物人情,柳永笔下的“烟柳画柳”描绘的是诗意的繁华故地。
桥,在我们心中,已不仅是一个存在,更是一道风景,一种情感,一个跨越了时空的哲思。
于是,《断章》中的一道“桥”,便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厚重文化积淀的古典世界,让我们品尝古典优雅的愉悦。
楼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漠漠轻寒上小楼”、“无言独上西楼”,楼便成了“愁”的代名词。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楼,可以远眺。“独倚望江楼”、“妆楼颥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于是,楼又成了相思之寄、闺怨之托。而“楼前相望不相知”,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爱慕却不相识的焦急,于是,楼又成了无言的喜悦与希望。
因此,《断章》中的“楼上人”便引起了我们的想象:是闺中人,多情的少年,还是郁郁寡欢的君王?正因为有了“楼”丰富的意蕴,所以《断章》中的“楼上人”便又多了一道含蓄与朦胧的美。
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诗人心灵的家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诗人对人生与宇宙的探索;“人悄悄,窗外月胧明”,月,是壮志难酬的伤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国破家亡的悲哀。“明月不谙离别苦,斜月到晓穿朱户",月,是离别的伤感。
正因为月,我们回味“饰窗的明月”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
窗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窗,是相聚的快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窗,是幸福的期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窗,是刻骨的思念。
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审美的世界。于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便留给我们的不再是一个“窗子”,而是一个古典的意境。
梦
白日所思,竟夜成梦。
“梦回吹角连营”,梦,可以寄托壮志;“几回梦魂与君同”,梦,成为永远的相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梦,是历经人生苍凉的大悟:“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梦,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距离。
正是有了五个经典的意象,唤起了积淀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审美经验,于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牵起一道线,一头串在古典,一头串起《断章》,让我们在古典的优雅中感受到现代的情绪。
三、哲理美
《断章》之美,更在沉静中从容的诉说一个哲理,像一尊从远古站到现代的雕塑。
《断章》是“站”成的哲理。
说它“站”,是因为它的姿态、它的意境。《断章》意境优美。作者用一个“你”,一条桥,一座楼,一扇窗,一轮明月,一个梦,构筑了“一刹那的意境”,沉静而从容。像幽谷中的小潭,波平如镜,深沉似海。
再说它蕴含的“哲理”,虽然“众说纷纭”,但我们还是能在诗人的创作意图中感受(诗人语前面已引用)到诗的哲思(虽然是我们个性的解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
艺术的纯美,是现代派诗歌的最大追求,《断章》的美,像一杯古酒,愈经时空的陈酿,愈能散发弥人的芳香。
李祖军,教师,现居湖北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