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孟天华
一、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讲小故事、小笑话、发布新闻等。另外我还开设“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情绪饱满地进入学习状态,获取知识。
二、创新导语,努力激发学生欲望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设计导语,设计时要注意一是多角度,二是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随机性。设计必须要有情趣或者有理趣,使学生觉得“有意义”或“有意思”,这样学生的认识心理才会积极活跃起来。
三、潜心美读,充分调动学生情感
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散文大师朱自清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言里头。“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须背诵”。真是“三分文章七分读”啊。
因此,对语文课里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我都要求学生“美读”,我认为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精美的诗歌更是要吟诵,以使学生能很快背诵下来。在进行这样的教学中,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在“美读”中去体会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的兴趣陡然大增。
此外,我还通过配音朗读,模拟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调动学生的美感和情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从而产生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有力地激活了课堂。
四、巧问启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意识。
一般学生看来,语文一看就懂,似乎没有什么疑难,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思辩、探讨的积极性,驱使他们的思想无所羁绊,纵横驰骋。
2、巧妙点拨思路,鼓励大胆想象。
现实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害怕教学线条偏离了教学参考书的轨道。通常是正当学生围绕教师所提问题情绪激昂,思维活跃,观点纷呈时,教师的一个“我认为”将学生的自信击了个粉碎。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对于学生各抒的己见要给以充分肯定。要在“点”和“拔”上做文章,要在求异思维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境,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教学课堂精彩纷呈。
五、电化教学,切实培养学习热情
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在教学课堂中,积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单调古板的形式,强化了师生双边活动,声画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大脑功能,提高了注意比率,也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密度。
像《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实用性文章,我尽量录制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至于教学(《苏州园林》等枯燥性的说明文,则选择一些建筑图片,配上生动的解说,甚至是实地拍摄的影像,通过电脑投影仪让学生观看实物的同时,体会课文是如何说明的。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既形象直观,又发展了思维。为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科学规范与否。我们反对僵化、枯燥的方法来肢解课堂教学。“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夸美纽斯)”当然,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孟天华,教师,现居湖北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