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用艺术的课堂提问使思考成为一种享受
作者:罗 俊
三、在课堂提问中积极评价,善用激励手段
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通常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达成。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时自然会出现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甚至不能回答等几种情况。作为授课者,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应作出肯定性的带有激励性的评价,千万不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丧失积极答问的兴趣。
1.宜褒扬鼓励,忌平板冷漠。教师提出问题,多数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做出正确回答的学生,有些教师觉得这是“应该”的,往往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声“嗯”,或者仅仅点头示意,让其坐下。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同样都是辛勤的劳动。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显示了他出色的劳动成绩,教师理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如说:“××同学回答得十分圆满”,这样,回答问题的同学感觉到自己的劳动得到大家的认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无疑会提高他们掌握新知识和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2.宜循循善诱,忌越俎代庖。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做出完整的答案甚至回答完全错误,在教学中也并不少见。有的教师此时不为学生搭桥铺路,启发诱导,使学生“独立”地得出正确答案,而是越俎代庖,代学生说出结果。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善,教师不要包办代答,也不要轻易找别的学生进行补充,而应进行启发、提示,化难为易,仍由原先被提问的同学答出,然后对其适当鼓励,如“××同学终于想出来了”、“经过××同学自己的补充,问题完全解决了”,使被提问的学生觉得问题是我自己答对的,我完全有能力独立解答问题。
3.宜尊重关心,忌讽刺挖苦。课堂提问中常遇到学生答错或者完全不能回答的情况。有的教师便大发其火,“傻瓜”、“笨蛋”甚至更加不文明的字眼便脱口而出,有的怒气不息,借题发挥,耗尽宝贵时问,课堂效果甚微。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讽刺挖苦学生的结果,可能使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智力低下”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失面子”而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的距离越拉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表扬不仅仅是一个赞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表扬对学生的意义。
4.宜鼓励求异,忌轻易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而不是惟一的,课堂答问应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或“错误”的结论,我们应该更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只要他言之有理,就不应该轻易否定他的观点,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有个交代。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着说不尽的奥妙,道不完的门道。老师们应该艺术地设计提问,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找到“撬动”文章的支点,使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使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堂。
罗俊,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