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我的创新作文教学实践

作者:范献珍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作文能力的训练。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而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由教师讲要求、讲技巧、讲写作模式,学生去学习模仿,再由教师批改、打分,过多的要求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造成许多学生怕上写作课,怕写作文。对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由生活到作文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但如何把生活与作文连起来,直接有效的途径是:
  1、启发学生每天写日记,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直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写日记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受启发,再转变为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要从平时的教学实际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要求学生在耳闻目睹时只要有所感,有所思,都可以写成一篇日记。
  2、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能力,学会用理性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于平凡中寻觅伟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体生动的材料,任自己汲取。例如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多听新闻,提倡学生多订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积累典型素材,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从日记到作文的过渡。学生由于在日记中对生活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录,作文时选取材料就可以得心应手,但是日记和作文和又有很多不同,日记重在记,记人物、记事件,记述清楚就行。而作文,重在“意”,就是立意,不是堆砌材料,而是要通过写文章让人明白一定的道理,受一定的启迪,所以,经过腹稿构思,要想从一篇好的日记中派生出一篇好的作文来,就要学会选材和剪裁,这样作文才能内容充实、言之有理。
  
  二、激活情感因素,以情感促写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到:
  1、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以先写同学间相互帮助或磨擦,再写自己与教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误会,再写到自己与陌生人间的帮助与矛盾,题材不断由学校、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发出自身的独特见解。
  2、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当学生达到了基本的写作要求后,就按着考纲的要求和考场作文的用时、字数等去要求学生。这样学生在考试时就不会有不适应感。另外,在训练内容上要兼顾: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在训练形式上,可采取写评论、共写中考作文、师生写同题作文等多种训练形式,这样学生既可以全面训练各种作文形式,又可对作文保持兴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要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具体做法:一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二是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尝试“发表式”作文讲评,作文写完后还要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就是评讲。由此除了让学生自评作文外,还要求学生互评。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平时教学的点滴入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每次作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要维持学生持久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并不感到“学海无涯”的苦,而是时刻体味着“书山有路”的乐,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写出大量有个性有品位的文章。
  
  范献珍,教师,现居河北宁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