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拯救作文的个性
作者:余鹏飞
一、写真实文
“抄书抄报,穿靴戴帽”这种胡编乱造的文章为何大行其道?就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标准,我们设置的条条框框,表面看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实际上是“削足适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怎么能出现个性不一的作文呢?出现的只能是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的“病梅”罢了,树形是好看了,但树却“病”得不轻。一千个读者还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我们的作文怎么不可以个性十足呢?
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或迫于老师的要求,或来自分数的胁迫,为了达到所谓的“立意高远,思想健康”的标准,以致于许多学生在考场的两个多小时内让自己的双亲“死”于自己的笔下,以此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我们善良的老师也确实屡屡被这些“善意的谎言”所骗)作文至此,今后做人又会如何呢?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造成假话成风的局面,归根到底要数考试作文评价机制,制度我们改不了,但观念我们可以改,作为教师,不能只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或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去训练学生如何说假话得高分,而应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的作文考试模式也在变: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从命题作文过渡到话题作文,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它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陶行之先生主张教育“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正能动人的东西是“真实”,哪怕它微不足道。行动不便的父亲去买橘子的那个“背影”,不只感动了朱自清本人,也感动了千万读者的心。
二、写创新文
为避免雷同,应该引导学生在“求真”的基础上去“求新”。个性是创新的土壤,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印发各种写作材料要学生去背,要求学生每天抄一篇作文,美其名曰:“抄多了就有感觉了。”有什么感觉?有的是他人作文的感觉,满脑子都是别人的东西,惟独没有了自己。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要求开启个性化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做到创新呢?
第一,从内容上求新。
要写个性化作文,就应以创新为目标,想别人所未曾想到的,发现自己所不曾发现的。在写作的过程中,面对平淡的题材,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平淡的背后也有许多新的东西,许多美的东西。美在发现中,美在感悟中。
1、美在发现中。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必将是个美的世界,我们也定能在生活的海洋中采撷到写作的朵朵美的浪花。眼见新,内容便新;眼界开阔,内容就丰富多彩。眼睛改变着我们,我们改变着文章。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便处处有美,就算是狗尾草,一旦你“发现”它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密不可分,那它就变得很美,写出来自然就是新的。
2、美在感悟中。
感悟本身也是一种快乐,感悟而有所得并能将其诉诸笔端,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好文章就是这样产生的。感悟万物:小草教会了我们坚强,落叶教会了我们奉献。有思考,有感悟,才会有新发现。“苹果”打在爱思考的牛顿头上,结果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思考的层次要深,要从现象到本质;思考的角度要新,出奇才能制胜。有同学写“萤火虫”,除了一般的写它提着灯笼一闪一闪和小孩子作伴外,还看到了萤火虫生命的原色——飞翔,这种敬畏生命的感悟,给文章注入了崭新的内容。
第二,从表达上创新。
1、从新的视角看问题。
再薄的纸也有两面,再小的树也有四季。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一件事情就不会只有一种看法,对一种经历就不会只有一种体验。面对落叶,游子可能会产生思乡之情,服装商人可能会想到秋服流行的款式。如果我们学会用新的视角去观察一样事物,我们的写作就会有创新。
2、语言的创新。
作文语言要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化,富有个性。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曾说:“作文之术诚非一二言能尽,然挈其纲维不外命意修辞二者而已。”这话很有道理,命意即思想,修辞即选词炼句,有了好的思想,还要有合适的语言将它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学语言的任务,不仅在于表达出一定的内容意义,而且还要使这一内容意义更突出,使表达更生动、更有力。因此作者很有必要对语言进行锤炼,在创作中寻觅最贴切的语句、最恰当的词语,古人“推敲”的佳话今天仍为人所称道就是最好的明证。
语言创新的标准应是准确贴切、明白易懂、形象生动。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要新鲜活泼,遣词造句应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风格,鲁迅的尖锐,马克·吐温的幽默,就像是名牌的“标签”,而现在很多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酷”、“炫”、“哇塞”另加一些英语单词的所谓“时尚语言”,徒有一个“时尚”的外壳,却剥离了“个性”的内核,不是真正的个性化语言。
文章是一个整体,内容和表达是它的里和表,无论内容上还是表达上的创新,都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给自己带来创造的快乐。大家都能写真实文,写创新文,那么,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个性化作文春天必将到来!
余鹏飞,教师,现居广东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