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小组激励竞争机制激趣一谈
作者:贾海燕
吕淑湘先生说过:“第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自我校全面推广目标教学以来,我边学习,边探索,针对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干巴巴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考虑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我注重“激趣”这一步骤,重点抓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测评”、“达标测评”两个环节。
在“激趣”过程中,我揉进了“小组激励竞争机制”这一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是:“前提删评”题课前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在小组长的统一带领下,把前提测评题中复习旧知识部分都提前自答。题的难易程度以通过小组内讨论,都能自己解决为标准。在进行每节课的第一环节“前提测评”时,教师主要以“抽签法”进行教学。把有一定难度的前提测评题制成签,每个小组由教师指定一个同层次的同学,前来抽签回答。回答正确、语句流畅、声音宏亮者加二分,答错或答的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前提测试完成,备组总一次分。这样的竞争机会有两次,另一次就是每一节课的“达标测评”。“达标测评”当堂课完成,不预先把题发下,没有小组讨论的时间,题对于大家来说都很陌生,在答题时更能体现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变能力,所以竞争更为激烈。在“前提测评”竞争中失利的小组都想在达标时抢占先机,夺回失分,而其它组又互不相让。这样,促使课上同学们都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盎然。
“小组激励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所在确立小组时要相对科学,比如组长,既要学习成绩优异,又要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各组的成员都要按学习水平分层次,并且各组间要层次均衡。抽签答题时,每组都要派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上阵。每一个月后,层次重新划分一次,这对增强学生上进心无疑是一种动力。
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每一单元结束后公布一次小组总分,作为阶段总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整体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组,对全组组员均给予奖励。整体分是由组员个人平时课堂表现得分累计的,所以,每个人每节课的表现都关系到本组的荣誉。对于本组学生来说,组员之间无形之中就会相互团结,加强合作,成绩较好的同学会主动帮助本组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进步,这对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大有好处。
“小组激励竞争机制”应用在课堂上的“前提测评”和“达标测评”两个环节,相当于每节课的首尾,因此,这两个环节的成败,关系着每节课的成功与否。好的“前提测评”好比一个良好的开端,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对于一节课的主体一一“导学达标”也是大有裨益的。在一节课的结束前进行的“达标测评”还会有小组竞争,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密切配合老师的“导学达标”环节,才不会在“达标测评”中竞争失利,因此,大部分同学都会认真听讲,坚持始终。否则,“达标测评”时,上课“开小差”的同学答题失误,即使老师不批评他,同组同学也会谴责他,无形中提高了课堂达标率。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重要动力,自实行这种方法教学以来,学生学习成绩较上学年有大幅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班内比学赶超的氛围异常浓厚,极大地激发了后进生学语文的热情,两个班9O多名学生中,语文“缺腿”生很少。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小组激励竞争机制”的实施是分不丌的。同时,“小组激励竞争机制”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主动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增强了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为今后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基础。
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的“法”指的是法则,即有规律可循;“无定法”的“法”,指的是方法,即再好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机械照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目标教学”定义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多种教学方法最佳组合为桥梁”。目标教学既然已经成为一种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的先进教学方法,它必定还有许许多多更微妙的可取之处,我只能就个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重要动力,学习亦然,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大有裨益。
贾海燕,教师,现居河北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