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对语文对话教学的反思
作者:冉应春
所谓对话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等因素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语言为媒体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活动。对话教学是教学的本质形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往互动的主体。对话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基于言语的心灵互动。讲授教学的实质也是对话,没有双方心灵的呼应,讲授教学是不能进行的。
一、对话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话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体现。但也存在着一些如对话表演化、假对话、空对话等误区。
案例1:
“西瓜病了”
评估团明天要到某学校观摩课堂教学,老师对明天的一节示范课做准备:“明天,评估要来我校督导评估,为给咱班争光、给学校争光,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举手发言,要全力配合!明天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会问:‘大家喜欢吃的水果都有哪些?你们要踊跃举手回答。’下面,我来布置一下:‘你说苹果,你说葡萄、你说草莓、你说香蕉、你说西瓜、你说荔枝……’"
第二天,评估团来到学校,到了听这节示范课的时候,老师开始上课:
“大家喜欢吃的水果都有哪些呀?老师问。”
“苹果!”
“葡萄!”
“草莓!”
“香蕉!”
……(短暂的安静)这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西瓜病了没来,还接着说吗?”
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有舞台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上,教师在教学形式上翻花样,多媒体声色音像、喜剧小品、辩论会、实话实说、产品发布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看到的常常是表演的成分。以上案例对这种表演化教学行为的勾画虽然有些夸张,但揭露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案例2:
这是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上的课文是《刘胡兰》。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开始,为活跃气氛,老师便问学生:“同学们最崇拜的是谁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刘翔,有的说是周杰伦,有的说是姚明,有的说的超级女生……学生交流结束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呀?”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说“老师崇拜刘胡兰!”。听到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几十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假对话即掩盖了真实意图的对话。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或学生在对话中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使对话成了形式上的对话,失去了对话的真正意义。
案例3:
一位语文老师同样是在教学《刘胡兰》一课时,与学生进行了一段对话:
师:这篇文章是写谁的?
生:是写刘胡兰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题目就是刘胡兰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1947年1月4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一句就这么写的。
师: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
(有的学生回答在陕北,有的说在延安)
师: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课文中有敌人对刘胡兰说了“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谁知道那时候发的是什么钱?
(有学生说是大洋,有学生说是银元,有学生说是铜板,有学生说是人民币……)
教师总结说:反正那时候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对话教学中,空对话只是把对话简单理解为讨论之后的汇报会,学生就一个或若干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自汇报自己的观点和材料,互相并不是进行比较和碰撞。学生优势、观点、想法也视而不见。这样的对话实质上就是独白。如上面的对话,总是在一些简单的常识上绕来绕去,实质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二、对话教学开展的形式
平等对话,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的方式,更是师生间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体现。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不单是关注“物”,而且要关注“人”,上课将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对对话教学的开展形式,笔者在如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就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它一般通过反思和写日记的方式完成。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引领学生开展“心灵长跑”。入学伊始,魏老师就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好习惯。一个办法就是记日记,而且把记日记活动当成“心灵长跑”,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学生记日记不仅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通过日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虽然魏老师的社会活动频繁,但如果他不在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仍然是井然有序。
前段时间网络上最火的《马燕日记》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它发生在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宁夏西海固。住在那里的一个叫马燕的15岁的小女孩,用她那稚嫩的肩头承受着贫穷的压力,在时时都面临失学的情况下,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地写下了4本日记。在被一个来宁夏西海固采访的法国记者发现并整理出版后,成为了许多国家的畅销书。《马燕日记》就是马燕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但现在,它远远超出了自我对话的界限,成为马燕与千百万儿童少年的对话。
2、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评价,提出疑难问题,发现文本问题,批判文本错误,都在对话上。要诱导学生常问“为什么”,敢说“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或“我有不同的看法”,善于说“我认为”,会说“这样才算最好”。
3、生生对话
语文教学中,大量的对话行为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生生对话的形式主要有:交流、讨论、表演课本剧、辩论以及演讲等。其中辩论和演讲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有意义。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等几种对话模式。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
4、师生对话
所谓师生和谐对话,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言。它充分给予学生课堂发言展示的时间,但又区别于教师的“满堂问”模式下学生被动、缺少自信、恭顺地回答,而是就师生共同发现的某一疑难、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促进下,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以充分的语言交流跟教师进行问题的探讨,即“对话”。整个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
案例4:
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一文时,
师:请画出描写德拉头发的语句。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她的头发。
生:(齐答)美。
师:很好。那么杰姆为了给德拉买发梳,不惜卖掉祖传三代的金表,说明了什么?
生×:(其实一个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愿意起哄的学生。此时洋洋自得的喊出)好色!
(班里沸腾了,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也跟着起哄,课堂秩序一下子乱了起来。)
此时教师没有勃然不怒,没有急风暴雨的呵斥,没有讽刺挖苦。
冷静一下,暂短停顿后。
师:“好色”的“好”字有两种读音,第三声和第四声,如果是动词,读什么?请组词。
生:爱好、喜好、好大喜功、好逸恶劳。
(此时课堂安静下来)
师:如果是形容词读什么音?请组词。
生:好人、好事、好坏、好办法。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好色”一词的“好”是什么词性吗?应该读什么?
老师看出刚才生×此时已进入到学习状态,便及时抓住机会激励他学习,巧妙引导他发言。
生×:动词,读四声。
师:很好!通过读书上的文字,那儿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概括杰姆的举动呢?
生纷纷说:爱。(争先恐后)
师:大家说得很好。常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最纯洁,最神圣的字眼。它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夫妻之爱,同志战友间的爱以及我们对祖国的爱等等。真正的爱,是不容我们亵渎的。
(教室安静得出奇,包括生×在内所有的学生都在点头与认可)
本课例充分体现了教师及时、适当点拨的机智。当自己班内学生×出现异常表现时,老师很冷静,没有呵斥,没有讽刺,没有伤害这位学生而是灵活处理这一现象。最终不但使课堂安静下来,迅速转入正常教学,而且能使生×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投入到学习之中,形成了师生间的和谐对话。
冉应春,教师,现居贵州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