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作者:冯春艳




  (导语)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金秋十月与大家相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优美的散文。(板书课题及作者)
  (导拨)秋天啊,是漫长的岁月中我们重复走过的一个季节了。人们常说,它是丰收的季节,它是成熟的标志。当然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对于它的描述,又赋予了秋的特殊的情感:所以有“悲秋”、“恋秋”“怀秋”“咏秋”等等关于“秋”的佳话,“秋”的情结……
   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诗句,想一想:那些诗句都写了什么季节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电脑显示,并伴随音乐)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2.“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好,请同学们说说看。(师生互动)
  (生答:萧瑟的秋景,秋风,秋雨,悲苦的心情等等)。看来,“秋”常常在人们心头笼上凄清、悲凉的色彩。
  好了,关于秋的感受我们还会有很多不同的认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来领略故都之秋那份特别的意境,感受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导析)
  1、品读课文,把握文意:请同学们用心的品读文本,整体把握郁达夫笔下的“秋”的特点,提取他表现“秋”的特点的一些相关“意象”,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学生自由地出声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些描写秋的句子归类。(如果学生找得全,更好;如果有什么地方遗漏了,教师要读出来,问一问)看看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些事物来表现秋的特点?表达了郁达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自由回答继续问下去)那么,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关于秋,可写的东西很多,故都的景物也很多,郁达夫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来写呢?在作者的笔下,“景”和“情”是怎样恰到好处的结合的呢?大家讨论讨论(任何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要渗透他们的主观情感,这是我们不容忽略的问题)
  2、体悟情感,提升认识:也就是说,作家笔下的景和物都是依附于一定情感的倾向,而这情感又多是作家本身的心路历程的再现。文中的这些景物是客观色彩与作家内心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为什么这么说呢?(讲点关于郁达夫的创作格调:我们知道郁达夫喜欢写感伤的作品,所以,他在写此文时自然选择了那样一些“冷”色调的景物。再有,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决定了他的感情基调)
  3、品析意境,解读手法:现在,我们已经很明确了他所选择的景物的特点,那么,请同学们再进一步体会、感受他抒情的艺术。请你把抒情的句子找出来,加以品味。(提问,鼓励)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欢的抒情句子,这足以说明作者的那份情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此景此情,此情此景,又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秋”的意境呢?别忘了,是“故都”的“秋”!
   请大家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学生讨论,然后提问)感谢这位同学,他向我们展示了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景和秋景中浓浓的乡情、乡恋,让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寄寓在秋景中的那份忧思和孤独的心灵感受以及冷落之感。啊,想起一个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郁达夫的这种心境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表现出来的“孤独”之感有什么细微的差异呢?想一想。
  现在,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情况,他的散文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声音。那么,让我们再来完整的品评故都的秋的意境美。(提问,评价)
   我感觉,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意境象一杯浓浓的咖啡,越品越有味道,尽管其中还有那么一点点苦涩,但是,更多的是自我的独立深沉理性的思考。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进行到这里,我们已了解了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画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那就是“故都的秋”的韵味。
  前边我们已经说过了,关于“秋”的情结有很多。下面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毛泽东笔下的秋的意境美。(电脑显示《沁园春·长沙》,磁带朗诵上阕配乐)请大家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意境之美。(昂扬向上 勃勃生机)(悲凉冷清孤独寂寞)
  文人笔下的秋,我们已了解了一些,那么我们眼中的“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大家即兴发挥,描述你眼中的“秋”,你心中的“秋”。我们虽不是名家,但是我们也已走过了十多个春秋,我相信你们每个人对“秋”都会有真切的感受。恰逢时节,你也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对“秋”的感悟吧!(学生描绘,伴随音乐)评价。
  4.文以载道,活学活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秋令人感伤。当你为落叶飘零而感伤时,希望你还会想到它在最灿烂的时刻舞蹈,然后,悄无声息的离去。其实呀,那也是另一种美丽,一种超然的美丽。正所谓“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唉,秋来秋也去,大自然的轮回如此,人的生命又何尝不如此呢!珍惜每一个“秋”日吧,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珍爱每一个“秋”天吧,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亮丽;我们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那就让我们相约在明年的金秋时节里……
  
  冯春艳,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