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旁人眼中的葛朗台
作者:潘胜朋
一、拿侬眼中的主人
拿侬在文中出场的机会不多。但她一出场便是石破天惊的。当欧也妮拿刀对抗父亲的图谋时,拿侬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一个“嚷”字本不该是佣人对主子的对话方式,可见她忍无可忍了。“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更是道出了佣人眼中的主子是一个蛮横不讲理的人,也可见葛朗台平日的所作所为了。
二、裴日冷眼中的病患家属
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裴日冷的身份。他是“索漠最有名”的医生。葛朗台请来了“最有名”的医生,这似乎能见到他对妻子的爱。事实上,他“热烈盼望太太病好”,是“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因此,他对妻子接受治疗是有上限的,“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呢?裴日冷医生那“不由得微微一笑”的细节,太值得深味了。这笑声不正是对守财奴虚情假意的最好解读吗?
三、克罗旭眼中的委托人
克罗旭的身份,文中也做了具体的介绍。他是“惟一知道这老人秘密的公证人”。他替葛朗台放债,处理葛朗台的一切事务。只有他最了解葛朗台的为人处事。然而,克罗旭竟为葛朗台在诱骗女儿财产继承权时所使的手段“骇呆”了。文中“骇呆”两字不正看出葛朗台的歹毒吗?!
四、葛朗台太太眼中的丈夫
“她的贤德,她的天使般的耐心和对女儿的怜爱,表现的格外显著。”巴尔扎克为我们展现的绝对是一位贤妻良母。然而,她却无法从丈夫的身上得到爱情。
当葛朗台太太一看到丈夫瞪着金子般的眼光时,她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读这一细节描写,我们不禁发问,葛朗台太太为何如此惧怕丈夫的出现,以致呼救呢?答案就在于葛朗台太太从丈夫瞪着的“金子的眼光”中早已意识到将要发生的一切。
在这个世界上,她只舍不得一个人,是欧也妮,而不是丈夫,因为她早已将丈夫与当时的世代读透了。“幸福只有在天上”,她断气之前的这番话,不正写出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世界,写出了一个不能给妻子温情与幸福的丈夫吗?
五、欧也妮眼中的父亲
欧也妮对父亲的认识,前后至少有三个过程。从一开始拿刀来对抗父亲时的激越,到母亲离世时的“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到后来的“对老父的照顾服侍,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欧也妮对父亲本性的认识慢慢变得模糊了。而这种认识上的变化,是不是葛朗台在本性上有所改变促成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这更让我们看清了羊皮底下那只狼的本质。
葛朗台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常常“觉得高兴”,他以“诱哄”的高明手段骗取了女儿对他的信任与爱。以致女儿以为父亲是“多么温柔多么体贴”。
我常想,巴尔扎克塑造的欧也妮与葛朗台两个人物形象,实际上是美与丑的极度碰撞。欧也妮是一个重情的女儿,而葛朗台却是一个无情的父亲。当葛朗台“掂玩”着一百金路易想平息“抢夺梳妆匣”事件的时候,女儿却说出了:“父亲,把钱收起来吧;我们只需要你的感情”。并且,女儿将这话付诸了行动。“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世界上,欧也妮便跟父亲格外接近,把这感情的最后一环握得更紧。”她把所有的爱给了父亲,直至父亲死的那一刻,她依然深深地爱着父亲,“跪在前面,留着泪吻着他已冰冷的手”。然而,葛朗台眼中的女儿只不过是“金铸的一般”。
同时,欧也妮的单纯正对应了葛朗台的邪恶用心。在葛朗台骗取“财产继承权”的细节中便可见一斑。她单纯到无法从父亲“差不多很慈祥”的眼光中看到背后的伎俩,只以为“错看了父亲的用心”。她单纯到无法从克罗旭的话中听出放弃继承权将意味着什么?只是说“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父亲。”“那有什么关系”!而葛朗台左一声“乖乖”“小乖乖”,右一句“你是有信用的姑娘”“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就这样,葛朗台不费吹灰之力便遂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当一个父亲把最邪恶的手段实施在自己女儿的身上时,我们能说什么呢?女儿眼中的父亲形象虽然有过变化,但这更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父亲的无情、吝啬与歹毒。
通过解读旁人眼中的葛朗台,我们似乎更清楚地看到一个守财奴赤裸裸的灵魂,那颗污秽不堪的心上分明刻着自私、吝啬、蛮横、无情与邪恶!
潘胜朋,教师,现居浙江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