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作者:崔广宇
板书 大海 == 理想 目标
②为了它的实现,我们又要——怎么样?
板书 爬山 == 奋斗 拼搏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爬山的过程,象征了理想的实现过程,理想的实现就像爬山一样,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奋斗、拼搏的过程。
“学则须疑。”
教学生如何去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情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阅读中的有形活动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活动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国古人是很讲究读书的。“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从事一些有形的活动,那对于他们的智力活动是很有帮助的。”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使隐性变得显性,达到对阅读的控制,在阅读中进行以下几项主要的有形活动:
①划线。鲜明地标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以利于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但要用心选择,只在重点内容上作记号。
②标记。在重要段落的书页边空白处画垂线,给重要句子画星号,给作者提出的若干观点标出数字,从内容中选择关键词语写在页边空白处。
③批注。在空白处写问题或评注。对于暂时不理解的内容,有疑问的观点,都在旁边空白处作出记号,写出感想。
④总结。结束阅读后,可在书前书后的空白纸页上,用一两个段落扼要地写出本书的要点。
⑤摘录。边读边作笔记。笔记可以是提纲,也可以是表格。
⑥复述。以自己的体验复述所读内容。
(3)带问题阅读
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读者,当然问题要突出整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美国的阿普斯在《学习技巧》第三章“提高阅读能力”中指出有四种基本问题可以参考:
①读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读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
③读物的内容是否正确?
④读物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是青少年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阅读是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途径,阅读也是他们了解和思索人生的工具。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尝到阅读的乐趣,以利于习惯的养成
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活动,是一种精神和审美的享受。学校的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尝到阅读的乐趣,使他们感受到经由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激发创造的愉快,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
二、重视语感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语感”。只要“语感”训练到位,学生自能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形象、情感等诸方面的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怎么样才能提高并加强学生的语感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把一种特定的文字体系转变为言语的过程,即从书面形式到口头形式的转换。”“是从记录下的讲话中理解意思的一种手段。”因此说,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手段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文本的深层底蕴和情感不可能在抄写生字词,抄写段落大意,抄写中心思想中得到把握。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只有朗读才能唤醒其间沉睡着的意蕴和情感,只有以朗读为基础进行量的积累,才会有语感力形成的质的飞跃。
三、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的广泛的联系
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能力,它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条件也具有广泛的联系。
首先,阅读教学应与听说、写作训练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之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次,重视课外阅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数学家华罗庚说:“人的一生有三少三多:在校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赞可夫也说:“要重视课外阅读,因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知识,在课堂上所学的比重是很小的,大部分是在课外靠自己独立去涉猎。”
“课外阅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学生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有人认为课外阅读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之一。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教育作用有多巨大。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我认为应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性和活动的实践性”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变以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封闭阅读为开放阅读。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注重文本阅读与网络阅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思维空间,在阅读中渗透和融合人文因素。掌握阅读的规律与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水平,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结合!
崔广宇,教师,现居甘肃通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