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阅读教学例话

作者:李永强




  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作者心灵之藤上结出的生命之瓜,积淀着作家至真至诚的生活体验。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心灵深处与作家对话,就是倾听作家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要真正理解文章,首先要读懂它的作者,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及每个时期的思想状况,再看看它是作家哪个时期的作品,这样,你就会对文章的方方面面把握得更准确、更深刻。
  泰戈尔诗《金色花》:“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更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在教学中,学生初读这首诗,似雾里看花,不知怎样理解“孩子”与“我”这种形影不离的关系。为此,让学生阅读印发材料——泰戈尔生平,学生得知:《金色花》译自孟加拉文《儿童》。《儿童》在1904年出版。20世纪最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第二年,他的一双儿女相继夭亡。至此,学生心中迷雾尽散、疑团全释,有学生脱口而出:“诗人无时无处不在眷恋着他的子女,思念之极,以至不管读《罗摩衍那》,还是到牛棚里去,眼前总会浮现儿女生前天真活泼的身影”。诚然,作者在这里我手写我心,诗中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流露出对孩子浓厚的慈爱和无尽思念,是悼亡伤逝之作。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与作家一样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承载着作家的生活体验。因此,只有走近作家,才能走进教材。不只《金色花》,其他文学作品的教学都理应如此;不光课堂上,课外阅读也应如此。学生用在课堂上找到的“金钥匙”,去开启阅读的大门,品评中外美文。叶圣陶说的“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课堂阅读教学也只是个例子, 仅仅是阅读学习的开始。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只有遵循作者心灵之路,才能认识个体生命之真谛。
  
  李永强,甘肃白银市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