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傅爱仙
正因如此,新一轮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连同阅读与写作能力一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笔者深感责任重大,故想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与尝试,以不辜负作为语文老师的职责与使命。
一、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英国、美国为听说教学制定了十分细化的达标,其中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薄弱,他们平时不善言辞、说话木讷、表情呆滞,课堂上其本上看不到学生很阳光地回答问题,他们有的低垂着脑袋,有的声音细若蚊蝇,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咬手指,拉衣襟、抖大腿、各种不必要的肢体语言层出不穷,就是很少抬头挺胸,眼睛里看不到自信与胆量,言语的表达断断续续,有的还带有“恩恩,哎哎”的口头禅。在课后师生交流时又看不到他们理直气壮或大大方方,总显得扭扭捏捏、缩头缩脑,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绝没有市区学生的落落大方、流畅自然。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甚至求职、就业。
二、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的成因探究
1、地域原因
因地处农村,离市区较远,故对这些学生来说上城的机会并不多,即使购物、买书都得兴起才过去一趟,有的索性整年也不进城一趟。因而与各类人群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锻炼机会也不多。不像市区学生身处热闹的环境,眼睛看的耳朵听的是各色不同的人群和各种不同的声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较好的口才和足够的胆量。
2、家庭原因
农村初中学生,父母大都是农民,或因土地征用而变为居民,故这些家长尽管有着一身的质朴,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平时并不知道口语交际为何物,自身这方面能力也薄弱,平时又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与指导,完全呈现出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出来的孩子,即便个性活泼开朗、喜欢言说,也缺乏应有的文明与得体,完全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3、学校原因
无庸讳言,造成现在的中学生听觉迟钝、说话窘态百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微弱、语无伦次的现状,学校应负很大的责任,尽管大纲中早就明确指出,听说能力在现代生活中的日益重要,也应加强训练,并且对听说提出了明确的细则,但因为不纳入考试范围,所以“考什么,教什么”,从领导到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4、自身原因
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原因。
首先是学生对口语交际本身认识不足。没能意识到口语交际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没能意识到自己已身处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学会文明交际。
其次是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的拙劣表现毫不察觉,很多同学对上课回答问题时不必要的肢体语言习以为常。觉得我这样,他也这样,没什么异样,也没想到过要一反常态改变这种现状。
三、切实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上述成因,找到合理的方法和途径,有的放矢地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课堂应该成为他们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传统语文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堂语文课,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见解。还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不敢踊跃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原来表现活跃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多当聆听者,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建最佳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激发他们的言说欲望,为下面的课堂创建最佳的语言环境。
(2)上课时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和学生进行民主的对话与讨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高高在上。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敢于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老师、同学对话,提出自己的见解,用我嘴言我想。
(3)采用赏识教育
针对大部分学生自卑、胆怯的课堂心理。采用赏识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更多地表扬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不足之处也尽量委婉指出,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目光,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我就是课堂的主人,我要说。
(4)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教师讲解的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用词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开展访谈活动
访谈是一位或多位采访者对被采访者进行采访和交谈以达到对某人或某事深入了解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交流活动,其特点是面对面,现场交流。
学生对访谈这种活动虽然陌生,但感兴趣。当然一开始有些焦虑,不知从何着手。教师可事先就采访时的文明礼仪做一些辅导,同时告诉他们一些访谈的技巧,诸如:开始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访谈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并且通过倾听获得信息并发现新的谈话契机;设计访谈提纲,使访谈进入有序的预定轨道等。
笔者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了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访谈活动,要求他们与家长、老师访谈,从师长那里获得成长的经历、克服烦恼。事先给他们分好组,然后按五人小组分头活动,这次活动他们做得特别认真,内至学校领导,外至社会名流,他们都作了一些采访,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收获颇丰,大家都觉得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升了他们的自信,而且也学到了文明交谈,学会倾听等口语交际的技巧,表示以后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2)组织导游活动
组织导游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尝试,它不但能够锻炼胆量,培养自信,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在公众场合如何运用自己的表情、手势、话语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它符合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对此,我们语文组利用附近的旅游资源组织了初二学生的导游活动,地点是大禹陵和沈园。也是采用分组形式,先让他们在网上搜集有关大禹陵和沈园的资料写成文稿,熟读成诵,在班级中试讲,然后在学校组织游览活动时进行分批分组的脱稿导游。
此次活动大为成功,尽管面对众多的眼睛有些学生还有些局促不安,说话不够连贯,但基本都能声情并茂地进行解说,并且将活动进行到底,引来其他同学的啧啧称赞。这实际上给了他们一种实践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相信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他们会变得更大胆、更自信、也更成熟。
(3)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理论和实践均可。理论课主要向学生传授一些社交场合中文明礼仪,也可以订一些诸如《演讲与口才》之类的杂志作为辅助教材,讲授一些演讲和辩论的技巧。实践课可进行一些演讲比赛及辩论。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开卷是否有益”、“上网的利和弊”等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话题。
特别是组织辩论,能全面提高听说水平。要求双方不仅能做到说话清晰,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折服对方,征服观众,而且要善于听取对方观点中片面、论据不足的地方,从而抓住要害,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辩论时,会听不会说必然失败,会说不会听也将乱辩,只有听说具佳者才有希望取胜。辩论几乎把中学里一切“听”和“说”的训练都贯穿起来了。一次辩论会就是一次系统而有力的听说综合训练。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促使学生做到听说训练同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有利于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缜密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使口语交际能力的极大提高。
以上种种,是本人近年来在口语交际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尝试。话又说回来,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实还远远不能达到它的终极目标,它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地尝试与锻炼,达到学以致用,并且把自己真正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大舞台中不断地获取技巧与经验,以求得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总之,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我们艰苦而不懈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现状,让我们一起尝试着前进吧!
傅爱仙,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