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情感教育应因势利导
作者:杜惠英
一周后,我组织了一堂演讲课,我首先说到:“曾经有学生问我让我最感动的书是哪本?我记起了在读峻青的《党费》时的情景,当女主人公即将被敌人抓走,最后一次给四岁的女儿梳头时,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我深深理解母亲的爱女之心,但为了革命,她将永远地离开心爱的女儿。我又记起当我读《高山下的花环》时,当我读到梁大娘在儿子牺牲后,带着儿媳,怀抱着不到一岁的孙子从沂蒙老区一路啃着自家做的硬干粮来到部队还债时,我哭了。如果说我的每一次感动是缘于作者塑造出来的人物,那么当我每次重读史怀哲、马丁·路德·金时,我都沉浸在感动中,确切地说是心灵的震撼中,而后是深深的沉思。有一种人,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别人而活,他们好像是上帝派来的给这个纷杂的世界,给倾扎、迷茫的人群播撒神圣的曙光,给人类的精神领域送来丝丝清凉的慰藉的天使。下面让我们和这些伟大而崇高的人来一次心灵的对话。请听演讲《××我想对你说》。”
“丛飞,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爱的奉献》,你感动了中国,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间的大爱……”
“保尔,你的精神犹如永不枯竭的原动力,催我不断向前。”
“史怀哲博士,您就像一位天使,不知疲倦地播撒着爱心与和平,我的心已为您的善良、信念所折服,您的博爱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鲁迅先生,您深爱着自己的民族,虽然您悲观过、彷徨过,但您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毅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从此,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震动了黑暗的铁屋,一篇篇犀利的檄文唤醒了沉睡的国民……”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听着他们的肺腑之言,我感到学生和这些高尚的人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他们的心灵震撼了,在一刹那间受到了强有力的撞击。他们好像瞬间长大了,成熟了许多,尽管他们的观点还不是很成熟,表达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短短的一节课,苏武、司马迁、鲁迅、史怀哲、伏尔泰、丛飞、洪战辉等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再次走进了学生心中,感动着、激励着他们。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意犹未尽,好像还在倾听,很久才离开座位。我想,我上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虽然主角不是我。
课下,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拿出查找的资料给我看,真是费了许多心思。我想,他们从收集资料到成文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感动的过程。记得在教授《我与地坛》一文时,我让学生仔细品读史铁生回忆母亲的那些用血和泪凝结成的文字,然后又印发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思念》一文,我要求学生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没想到平时一写课堂作文就犯难的学生那天竟然出奇的“听话”,都快速地写了起来,好像早已构思好了一样,教室异常的安静,我感觉到学生真的有感而发了。果然如此,当我读着这些习作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当我让学生在全班读自己的读后感时,有的学生竟哽咽着,读不下去了,听的学生不少在擦拭眼睛,他们不仅读懂了史铁生的母亲,读懂了史铁生的心,更读懂了自己母亲的心,为曾经伤害过母亲的行为而后悔,为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血汗钱而后悔……这种课堂效果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学生缘于心灵的感动而形成的。我想,不要再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懂事,没有孝心、爱心了。教师应敏锐地抓住情感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多提供一些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使学生丰满知识羽翼的同时,情感羽翼也在丰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杜惠英,教师,现居内蒙古呼伦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