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农村初中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者:屈秋艳
综合性学习第一次走入课程标准、走入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观念趋向成熟的标志,它带来的是一次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但是,也正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初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资源匮乏,学生在这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即使开展,也只是蜻蜓点水,或者老师喧宾夺主替学生做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农村初中该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兴趣,挖掘资源
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自己去探索、讨论、解答。让每一个学生独有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由于身处农村,生活贫困,资源匮乏,有的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没有任何资料,开展活动时一旦需要他们去查阅资料,他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去搜索资料外,也要为他们查阅资料提供帮助。比如:借阅图书、请信息课老师指导他们上网查找资料。而且可以结合当地实情,开发利用本地课程资源,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由于和生活贴近,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和操作。
二、分工协作,妥善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综合性学习旨在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每次开展活动,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各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在每次活动中,都给全体学生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宏大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同学们在活动中会遇到困难,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答案可能有错,这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到导致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寻找“新解”的尝试。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替学生分组论题、替学生拟订活动提纲、选择查阅资料等等。这种越俎代庖行为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惰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基本不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使活动陷于无序状态,浪费大量时间换来的是没有收效的“热闹”。因此,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要妥善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三、把握好综合性学习姓什么
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跨学科的内容,如“黄河,母亲河”中涉及地理常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涉及历史知识,“戏曲大舞台”中涉及音乐知识,“莲文化的魅力”中涉及植物学知识…….这些其他学科知识的介入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交叉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但它的最终指向仍旧是语文本身。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这位老师上的是“戏曲大舞台”,花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戏曲方面的知识,后面的时间就教同学们唱《脸谱》,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我认为这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所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应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重点,而不能舍本逐末,只求其他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把握好活动评价准则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学生,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并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哪个学生,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不管贡献大小、发言多少,都应给予肯定。哪怕有一点点最佳表现,一点点成效,甚至答案错误但参与积极都应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以保护他们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评价时,不仅是老师评价,还应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体评价,形成动态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得到安慰和鼓励,在评价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屈秋艳,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