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孕育·激活·碰撞

作者:张卫东




  天空飘下了当年第一片雪花。教师走上讲台,即兴出了一道题目:每位学生在3分钟内造一个句子,表达此时的心情;也可以找现成的,或诗、词、歌、赋里的句子,或格言、警句,或谚语、成语、歇后语,但要扣住一个“雪”字。无人敢打头炮。这时,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突然站了起来:“雪,你既然能经受严冬的考验,为什么不能接受太阳的温暖呢?”教师还没来得及张口表扬,一位学生拖着怪腔说:“咦——还真看不出来。”教师火了:“说你聪明,你又没用到正地方,人家说了你还挖苦人家。”学生反唇相讥:“你聪明,你先来一句!”教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脑袋轰地一下,似乎感到许多学生幸灾乐祸看热闹。怎么办?教师镇定下来,大脑迅速转动,寻找“救兵”。“既然同学这样看重我,我就先献丑了。”他从容不迫地说了一个成语,一个典故,背了一首现代诗,又找了两句《诗经》上的句子。这时,那位顶牛的学生站了起来:“我也想了一句:雪,落地无声,你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教师表扬了他。刹那间,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课堂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之所以能从尴尬的教学情景中摆脱,就在于他能及时认识到与学生真实对话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上了一堂曲折而有致的课。
  首先,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捕捉到课堂上特异的行为和表现。因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那些有着自己独到发现和理解的眼睛也许正热切地望着你。教师如果这时不能立即停止你预设的教学程序,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那双眼睛热切的光芒也许就会慢慢暗淡下去,也许一个好的生成资源就这样失去。所以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教师的眼睛要擦亮再擦亮,充分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打开那扇门。
  其次,教师要善于倾听,拥有一双耐心和睿智的耳朵。一定要以平静和平等的态度,让学生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能粗暴地打断和简单地否定。教师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的表达。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要予以积极的回应,正确的要给予肯定,错误的要加以分析说明,不同的观点则可以引导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总之,师生对话,要少一点权威,多一些尊重,在平等中对话;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赞美,在欣赏中对话。惟其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才智,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教师进行碰撞,最终产生出美丽的思维的创造性的火花。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本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只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被忽视,被压抑。如今,乘着新课改的春风,这棵老树又绽出了新芽。教育者应给予动态生成资源以高度的重视。作为一个新鲜的老问题,该如何操作和实践,本文只是做了一点粗浅的探讨。一方面,“动态生成”理念为课堂的鲜活提供了无限可能,让人喜悦;一方面如何准确把握、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而不至于产生副面效应,也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张卫东,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