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
作者:吴义平 张 琼
一,电教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笑一笑,十年少。人的心态对一个人的身体如此重要。学生学习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好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我认为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和希望。因此课堂教学氛围急需营造,语文教师做好了这点,教学就变得轻松自如,教师的心情就变得舒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这样科学文化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了学生。如李白的《蜀道难》的教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查阅蜀地山路难以行走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看到蜀中栈道的高峻,行走在上面的人所承受的困难,直接感受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领会诗中不仅写了蜀道的艰险,又写了人生旅途的艰难。难解的诗意变得容易多了。同时电教媒体还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让学生随着电教媒体进入诗歌鉴赏的境界之中,领悟诗情画意,由此解除了学生学习诗歌畏难的思想,对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产生极大的浓厚的兴趣。
二,电教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变换时空,增加课堂容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工具,无法准确地表达教师上课意图,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再加上黑板面积有限,教学时间固定,教师所传授地的知识容量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为此电教媒体的运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教授鲁迅的小说《祝福》要想弄清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体会小说所反映的主题,重要的就是要把祥林嫂的几次肖像描写找出来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把不同时期的祥林嫂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这样直观形象,学生一看清楚明白,加上有声音效果更好。长篇就变短了,枯燥就变生动了。另外高中语文中要求教师讲授的文章很多,教学课时远远不够。为此必须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增加单节课时的容量。如《赤壁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文言文的阅读。文章长内容多,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把重点的字词列举出来。如实词的一次多义,虚词的一次多种用法,文言句式等等。靠老师讲,在黑板上写出来远远不够,大屏幕一放就清楚明白,又可以节省时间。再如现代文的阅读,一个文段很多,在黑板上抄写一段要花半节课,用电教媒体把文段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边看文章边思考有关的问题,一堂课的内容可以相当于传统手段教学的一堂课的3—5倍。因此电教媒体的运用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电教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带来无限空间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被动地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把一篇文章制成课件,在课件中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的词语、优美的文段等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杜甫的诗《兵车行》的讲授,对诗中能反映诗歌主题的句子,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配上图画、声音以及重要的字词变色,体会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一句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所提高,现在的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传统的教学对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穿”字的理解,此时作为教师就可以电视或互联网,把发生在边塞战争的情景录下来,让学生看到雪山,看到沙漠,看到激烈拼杀的场面,从中体会到一个“穿”字表现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像这样长期进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打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运用电教媒体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是一个极具科学性而又具实用性的媒体,它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让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用武之地,只要我们勤奋刻苦,努力耕耘,就一定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吴义平,张琼,教师,现居湖北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