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花未眠》教学实录
作者:聂百华
刚才大家所读的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所作的《海棠》诗。其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已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他半夜醒来,点起蜡烛,原因是担心花儿睡去,其实,花儿是不会睡的。千年以后,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老师:那么,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萝花的茂盛是宗璞对生命力的感悟,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老师: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学生: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
老师:作者在旅馆中,清晨发现“花未眠”,“大吃一惊”,这一新发现使作者发出了由衷地感叹,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老师:那怎样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美呢?或者说,我们想感受到更多的美需要怎样做呢?
学生:“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老师:作者由花联想到文学,他指出了一种不良现象,什么现象?
学生: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
老师: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看看后文有没有给出答案。
①后面作者举了很多例子,举了哪些例子呢?
学生:李迪等人画的花画。
老师:他们画得怎么样?
学生:从“画中可以领略到真花的美”,说明他们画得很生动逼真。
②还举了那些例子?
学生:罗丹等人塑的铜像。
老师:他们塑得怎么样?
学生:从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手势”,“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说明他们塑得栩栩如生。
老师:他们为什么能塑得栩栩如生?
学生:观察仔细。
③下面还举了什么例子没有?
学生:由自家小狗想起宗达的水墨画。
A他画得怎么样?
学生:与自家的小狗很相似。
B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像呢?
学生:宗达有高尚的写实精神。
老师:李迪等人的花画画得生动逼真,罗丹等人的像塑得栩栩如生,宗达的水墨画中的小狗与作者自家的小狗很相似,这些得益于什么?(“仔细观察,写实”)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亲近自然,使得他们邂逅了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创作出了美的作品。
④我们看看,下面还举了什么例子没有?
学生:作者由观赏京都的晚霞联想到长次郎的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他们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呢?是不是他们凭空想出来的呢?
学生:他们仔细观察自然,使得他们创作出了美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亲近自然,使得他们邂逅了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创作出了美的作品。
老师: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就必须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也就是要亲近自然。因为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只有亲近自然,才有机会邂逅自然中的美,并进而创造美。
老师:作者又联想到自己的一次游玩,他在游览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第一次发现岚山很美
老师:并进而发出了什么感叹?
学生:自然总是美的,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老师:这种美只有哪些人才能看到呢?
学生:亲近自然的人。因为只有亲近自然,才能邂逅自然的美。
老师: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老师: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全文。
作者由花未眠而感悟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并经过进一步思索得出一个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紧接着作者用李迪、罗丹、宗达、长次郎、坂本繁二郎等人的成功经历印证这一观点,用自己到岚山游玩的经历重申这一观点,结尾呼应开头,突出观点。
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去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聂百华,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为湖北汉川二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