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借古讽今”从古至今“俏”

作者:田云锋 葛文艺




  踏着秦砖汉瓦,越过唐山宋水,乘着明月清风,我们从远古走来。过去的是历史,后续的是未来。纵观古今,一脉相存,“借古讽今”从古至今“俏”。
  古时,社会动乱,君王昏庸,许多作家政治失意,心中抑郁,又无处倾诉,便借助熟悉的历史故事抒写不平,让人们在古今对比中认清现实,理解作者的情感,此法即“借古讽今”。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来告诫当局,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来讽刺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应为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而一味纳币输绢以求苟安,这样既借历史来影射现实,达到了给世人以启迪、进而唤醒民众的目的,又以丰富的意蕴、斐然的文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镶嵌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回首是春,俯首是秋,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又是留给后人的典范。
  戏剧家夏衍的历史剧《赛金花》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把住古今之间某种意义上存在的相似之处,直击现实。小说家宗利华的《献玉》将“和氏璧”的故事从新翻写,拟人化地借用“玉”的视觉叙述和审视的活动,用“玉”的情感推动情节,将故事含义从“人物命运”转移到“人的生存”这一高度,激发我们的反思,拼接现实。
  如今莘莘学子在创新理念下也以古写今,有人借葛朗台之名写新时代的吝啬鬼,也有人借范进中举讽刺当今的某些读书人。由此可见,现实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揭示,只要充分联想,大胆粘连,巧设桥梁,就可以创造一个新颖的思想意蕴。
  今年江苏考生的一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小作者大胆想象,赋予刘兰芝与焦仲卿以新的意蕴和内涵,借以影射现实,不仅对作文话题“水灵动、山沉稳”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更让人想到了某些人“蒲苇”“磐石”般誓言的虚伪,故事意蕴深厚,耐人寻味,这样借古事赋新意,乍看“似是而非”,细想又“似非而是”,既有斑斓的历史气息,浓郁的时代色彩,又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辟蹊经的创新方法,给人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备受阅卷者的青睐,禁不住给予高分。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借古讽今”“俏”,从古至今一路走来。
  
  田云锋,葛文艺,教师,现居湖北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