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者:牟成华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性地运用课堂讨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启发学生产生各种疑问,注重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探索,充分发展其个性。我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设计问题,教完课后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例如:在《沁园春·雪》的阅读中,有人提出:“诗人说‘望’,写的却是超出视力所能到达的范围。这符合实际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完《陈涉世家》后有人提出:“‘算卦’、‘卜鬼’是封建迷信、骗人的行为。作者为什么进行正面宣传。”正是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促进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在启发学生质疑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在亲自参与中求知、探索、创新。如《海燕》一文将暴风雨将临前、暴风雨迫近时、暴风雨降临时的大海的景观与海燕及其他海鸟的活动情景的三幅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每幅画面的自然景观,观察海燕及其他海鸟的活动,想象它们的心思,并从海燕的号叫声、其他海鸟的呻吟声中揣摸它们的语言,讨论: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飞翔前还要写大海、狂风、乌云?这篇文章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在写海鸥、海鸭、企鹅?在这些问题中,师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思维的特特性
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向创造的翅膀。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青少年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是一张嘴、一个饼、一只球,甚至可以是一个男孩子手推的铁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多结果等诸方面考虑问题。我在教学中,常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沁园春·雪》一文中,让学生围绕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国壮丽的雪景。在《小麻雀》一文中引导学生从小麻雀的外貌、神态的描写中想象它的心理,揣摸它的语言,设计它的命运。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荒唐的观念,接受未成熟的现象,鼓励有创新的见解,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三、在欣赏品味中深化,在迁移拓展中升华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文中佳词妙句,精彩片断的欣赏品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文中表意准确,描绘生动,富有深刻含义的词、句、段,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品味其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品味中充分享受作品带来的愉悦感。如:《范进中举》一文,学生从“攥”、“舒”、“缩”、“揣”等动词中了解了胡屠户贪婪而虚伪的性格,领悟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讽刺艺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三拳打死郑屠的片断中,详写“三拳”,三拳三个比喻,三个喻体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去形容,学生从精彩的描写中既看到了鲁达疾恶如仇、伸张正义的性格,又看到了郑屠被打的丑态,他们的情感在善与恶、美与丑的碰撞中受到了熏陶。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段,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中,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情节、场景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借鉴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对现实生活进行有创意地描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学了《斑羚飞渡》一文后,让学生以“斑羚飞渡”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从斑羚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中,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血肉身躯抗击洪魔的人民解放军,有的想到了用生命保护人民财产的英雄徐洪刚,有的想到了焦裕录式的好干部刘银昌。在这些迁移练习中,文章内容得以不断升华,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因此,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依,只有善于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牟成华,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