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新课标下作文评价模式探索

作者:何 滔




  ③“名句链接”,丰富积累。请各组同学组织整理自己习作中出现的有关妙语警句,大声读出来,供其他同学记录积累。课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整理,张贴在班墙壁上的“芳草地”写作园地里展示,尽可能扩大表彰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在作文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开设留言栏,让学生、老师甚至家长在平时浏览阅读时可以写上点评和建议。
  2、创立“作者——编辑——读者”的虚拟群体,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亲历写作的整个过程。组成3人小组(角色不时轮换),“作者”投稿给“编辑”,经“编辑”审订修改后推荐给“读者”,“读者”读后又将感想体会和意见反馈给“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写作,他们能够进入忘我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写作活动。
  三、家长参与评价。受时空限制,只能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偶一为之。
  四、网络评改。有条件的学校、班级可借助网络平台,对作文教学进行档案化(电子作品集)管理,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实行开放性、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由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自由评价,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和激励因素,通过协作和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媒体参与评价。媒体在学生作文评价中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虽然媒体没有直接参与评价过程,但是如果教师能积极向媒体推介学生作品,学生自然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作文能力的肯定与热诚的期许;而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媒体上发表,给学生带来的鼓舞和成就感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媒体在学生作文评价中的作用。
  六、教师评价。有了众多的主体参与评价,老师的作用是否不再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虽不再是威严的法官,教师的作用却更加关键,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他(她)应是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搭建各种评价平台,创设新颖多样的情景,激发众多的主体的参与意识和实践兴趣。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训练及评价时,我首先向学生宣布准备玩个“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要求学生选择班中一个同学或一位老师进行描写,不许提及他(她)的名字。写完后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完后,如果同学们很快就能猜出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并能分析文章如何写出人物的特征,那就宣布这次写作成功。这样一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不光细心观察、精心构思,而且连连催问什么时侯上作文课。教师还应随机参与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鼓励落实,教师也应依据评价调整教学目标。
  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能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反思和改进,真正使他们想学、乐学、会学。当学生们感受到作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生命成长的“学堂”时,也就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何滔,教师,现居广东珠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