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体会
作者:冯进水 柯常金
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入门”乃至“入室”,必须讲求“读”,务必在“读多”、“读对”、“读好”上下功夫。
一、注重朗读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例如《鹤群翔空》一课,文中有一段描写飞翔的优美舞姿、赞美鹤群勇敢的文字:“这种景象多么壮观啊!上百只鹤恰似飘摇于飓风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队飞旋,似在游戏;仔细看去,每一鹤都一点一点冉冉高飞。”
对此,笔者没有详作分析、点评,只是在播放轻音乐的伴奏下,配之以彩色的几幅鹤群飞翔的画面,让大家轻轻吟诵,尽情玩味,反复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美的遐想中。课堂内充满了一种恬静而又明朗,激情而又和谐的气氛。很快,师生对鹤的敬佩感情进入高潮,并让学生陶醉。这种朗读的效果显然是不容置疑的,我想我们语文课缺少不了这种气氛。其实,朗读除了有齐读这样好的效果外,其他的如分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包括老师的范读,都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
二、注重朗读教学,可以增强记忆
阅读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默读所能记下的内容大概只有五分之一,而朗读一遍则会对二分之一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相对默读来说朗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默读所用器官只有大脑和眼睛,且所视信息只有一次输入大脑的机会,而朗读过程则要动脑、眼、口、耳这几个主要器官,所视信息将有两次输入大脑(看到和听到)和一次输出大脑(读出)的机会,把学习、检查和复习融合在一起,效果肯定要好。尽管朗读的速度比默读慢,但良好的记忆效果足以抵消这点差距。著名桥梁家茅以升一生坚持朗读、背书,到八十岁时,他仍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位。所以说,长期坚持朗读能使记忆更迅速、更牢固。
三、注重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个中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还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有些同学就不能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当多多朗读,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上通顺流畅。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朗读教学,可以发展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要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的集体或个别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桑葚、何首乌等优美的景物,黄蜂、叫天子、蟋蟀等有趣的动物,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
五、注重朗读教学,可以提升文学素养
同学们经常接触的散文是作者对人或对事物的一种美的发现,也是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深邃的意境。读这一类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有声语言来品味,进行再创造。
不妨回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那种深切的父子情怀,朴质、清淡、素雅不加任何雕饰的语言,全凭自然感情的流露。平淡质朴的语言需要通过朗读,可以品味出文字背后的意蕴,有韵律节奏的语言更要读,更要去细心体会、品尝,感悟精神意象,久而久之,文学修养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六、注重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范文创造了“美",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对“美”进行创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牢牢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地传情播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处于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审美情趣与能力。
冯进水,柯常金,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