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作者:安光祥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尝试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在想来,能有这样成效,循序渐进原则功不可没。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习得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得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单而复杂、自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演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根据这一原则,我在开展课前演讲活动中认真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选材上的循序渐进
  
  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口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为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水平,我要求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内容、体裁、主题一律不做限制,范围可以是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中搜集信息和资料、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自我介绍或对他人的介绍等等都可入题。做到让每个学生走上讲台都有话可说。这是第一轮,我把它称作是摸底期(或谓序曲、引子)。一轮下来,我预期的目标也达到了。由于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搜集材料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演讲内容丰富了,学生也都有话说了。同时我也初步了解了全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范围、阅读目的、阅读习惯等基本情况。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材料缺乏思想性,不少材料明显过于低幼化。
  针对1分钟阶段里出现的问题,我在第二轮(2分钟)里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一、选择记叙性的材料,如故事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以及有关课文作者的故事等),见闻类(媒体上的新闻、身边的小趣闻等);二、材料要有一定的意义,能起到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改善情感的教育作用的;能从中受到熏陶并在情感体验的潜移默化中促进自己和他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三、从优秀的作品中选材,从正规出版的报刊、书籍中选材;四、除身边小趣事要真实可信外,其它的材料要说明出处。要求所有同学选的材料都要在讲演之前先由老师和语文课代表过目,通过了才能使用。
  在学生能做到明白、清楚、完整的讲述故事后,我要求他们在以下的3分钟(第三轮)中可选择篇幅在600字左右的叙事散文或小小说等文学作品。由于说明性材料知识性较强、议论性文章讲究逻辑思维,一般篇幅较长,说和听费时都要长些,我就把这两类材料放在4分钟、5分钟(第四、第五轮)讲演当中。
  一般来说,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按照先记叙、再说明、后议论的顺序渐进提高的,在讲演活动中顺应这一规律,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讲演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上我称之为课前讲演的“初级阶段”。整个初级阶段中,材料都是别人的、现成的,学生只要选择得好,不管是何种体裁和题材,是否适合于讲演,能熟练背诵,台上能流利地说出来,就算是达标。第一轮每次1分钟左右,每次3个人;第二轮2分钟,每次2人,第三四五轮每次1人。整个七年级两个学期就可以完成五轮的训练。
  
  二、目标上的循序渐进
  
  活动中,我将讲演的目标分成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如前所述。中级阶段的训练材料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就。我在讲清了讲演的定义之后,让学生明白讲演是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见解的,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作为讲演的材料。学生在了懈了议论文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懂得了在讲演中要有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先发动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广告语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可以发表议论的材料,为他们写作演讲稿做准备。
  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先由“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开始。一般是按学号顺序,由轮到的同学在演讲之前先把选好的句子用粉笔抄在黑板的左侧。要求学生抄在各自的摘记本上。然后要求学生课前演讲时结合生活学习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一般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很深的句子来谈。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学生选好句子后经过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
  接下来是“谈广告”。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他们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学生首先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广告用语,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语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语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好些同学对广告语的模仿,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了解到语文的广泛用途。
  因为谈名言警句和广告只要求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阐明理由,讲明原因,无需展开,所以这一阶段只安排在2分钟之内,每次2个同学。此视为“第一轮”,亦为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我借鉴有些老师的成功经验,安排了“精彩片断赏析”和“话题讲演”。
  为了让学生对语文课本后的“名著导读”活动见到实效,我首先要求学生从课本开列的书目入手,阅读后做好摘记写好精彩片断的赏析文章,第二步要求他们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教育、科技期刊,如《读书》、《随笔》《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世界博览》《奥秘》等。把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话题演讲。结合写作中的话题作文训练,我给学生拟了四十个左右的话题,由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范围。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讲演。这个步骤有相当的难度,教师要多给予写作和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
  中级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演讲能力的双效阶段,任务重,难度大,宜放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
  讲演活动目标中的高级阶段——“即兴演讲”。
  老师在上课前5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演讲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即兴演讲的训练,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在思维——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路,然后出口成章。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即兴思维、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阶段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放在九年级两个学期里进行比较适宜。
  
  三、讲演方法指导上循序渐进
  
  讲演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初级阶段中与材料的选择同步进行的。第一轮(1分钟),主要是训练胆量,克服怯场心理(刚开始时,有些同学一面对众人说话心里就发怵,不敢开口,即或说话,也是结结巴巴,声音发颤,面红耳赤,不是低头细语,就是仰头面向天花板,或者就是眼神游移,不敢面对下面的同学听众),由于在这一轮材料的选择上要求很低,学生几乎无需为演讲内容费力,只需调整好自己,树立信心,敢于开口,就算迈出了成功的一步。针对学生在第一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部是用一种背书的腔调在讲演,没有轻重缓急,没有抑扬顿挫,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我在第二轮(2分钟)中,提出要求,主要训练学生在讲演中的发音吐字、语调语气、语速和停顿,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第二轮(2分钟)费时较长,每节课前安排2个人,讲演结束后教师就四个方面做以点评(为以下的学生评委打分做示范——让学生明白:1、发音吐字是要注意读准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2、语调是指说话时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它包括停顿、语速、重音和句调:3、语速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有快有慢、快慢结合,真实而生动地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情境的;4、停顿是指在说话时,把所说的语句划分为若干小段落,在每一小段落之间适当地间歇一下,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之分,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处理好停顿,并且告诉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停顿就会影响感情的表达、破坏语意的完整。)这样进行一周后,点评的任务交给四个学生评委(选四个普通话水平好的学生,分别负责发音吐字、语调语气、语速、停顿四个方面的打分和点评)。
  第三轮(3分钟)主要是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发音效果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说话时能情动于中,感情饱满。
  第四轮(4分钟)要求达到能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
  第五轮(5分钟)是指在以上四轮的基础上,语言上努力做到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活动结果表明,只要认真组织,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前三轮的目标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而后两轮则作为学生讲演的最高标准,可以经常利用网络上讲演朗诵的音频视频资源,通过模仿、揣摩、练习,不断追求。
  课前讲演活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从易到难,在易的基础上提高,向“难”的最高层次努力,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安光祥,教师,现居浙江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