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后记
作者:荣 雪
课堂上我首先采用认读导入的方法,展示维纳斯图片,多媒体的运用不但调动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营造了一种艺术审美的氛围。询问学生“米洛斯的维纳斯”名字的由来时,抓住偶然间断臂这一点,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畅想每个人心目中完整的维纳斯。
解读感悟文本时,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并从这个中心句入手,启发学生仔细研读,进而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到适时点拨,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赏读品析重难点语句时,重在抓语言,就是培养学生抓思维、抓分析、抓表达的能力。在解答第一个问题,分析作者认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的理由时,请同学们找出这部分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朗诵出来并加以分析,体会维纳斯失去双臂的无限美。既而再逆向来思考,如果这尊雕像有臂效果又如何呢?在赏析这部分时,请同学们重在留意抓住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表明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通过师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进一步激发想象,直接感染学生,进行审美的二度体验。由此来探讨,失去手臂后的维纳斯会带给我们艺术上的美感,分析是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呢?为什么作者强调必须失去双臂而不是其他部位呢?
对于上述重难点语句的理解,我本着不求甚解的原则,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真实的看法,在上这堂课前我已经作好了对课文充分的理解准备,以应对学生有可能作出的种种疑问和形形色色的理解。如在学生进行“残缺美”的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了“精神上的残缺不是美”这种观点,而且理由充分例证丰富,说服力很强,比我在上课前充分准备的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我及时给予了这位同学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众所周知,对缺憾美的审美是与生活经验、学识教养分不开的。因为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丰厚,则想象的翅膀就越丰满,所得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面对高中生想象力丰富,但往往脱离现实,不着边际的处境时,我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把深奥的教材文本还原成活生生的生活,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尽情的感悟生活,感悟美。
在比读体悟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近类比迁移,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先阅读契诃夫的文本《一个丈夫的帐单》,让学生们大胆的想象,学生们展开的丰富联想使整个课堂都沉浸在艺术空白带给我们的快乐之中。接着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活动,从所给的题目(深山藏古寺、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中选出一个题目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臆构一幅画,体会绘画中虚实相生带给我们的美感。师生在相互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热情。的确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也收到了预期的构想效果。
上了这堂课后感觉还比较满意,通过这一节课对断臂的维纳斯的审美体验,同学们领悟了作者的艺术观点,更多的汲取了语文的素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进而通过对艺术的审美引申到人生中,让学生们讨论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人的一生。美就像“是金子总要发光”一样,美的真正所在就在于有人懂得欣赏,残疾人同样在创造着美丽的人生。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给予了他们一个关于美的正确指向。
但是在这堂课上确实还有很多不足,对学生活动的时间放的还是不够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话语还是有些单一,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多积累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我的热情洋溢,朝气蓬勃,既展现出青年教师的风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做好服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本性!
荣雪,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