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作者:于兴元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1、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其次,民主是催化剂,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最后,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利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新课教学前,我设计如下导读提纲:(1)了解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2)了解每篇课文的特点与重点;(3)读课后的“阅读练习 探索”、“词语品味 积累”题目,按自己的理解笔答出来;(4)翻阅资料,注解作者,在课文中作适当的批注,写上自己的理解、分析、感受、体会等,准备在课堂上交流。(5)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让学生超前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所谓合作学习,即将班内学生按成绩、兴趣、能力、性别和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编成异质小组,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以“鲁庄公真的‘鄙’吗?”为话题,分小组讨论,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由小组代表归纳发言。有的小组认为: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小组认为: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这样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探究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学完《孔乙己》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孔乙己》、《孔乙己之死》、《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孔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的人》、《走进孔乙己》、《孔乙己后传》等文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样争鸣式的探究既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经验,又鼓励学生独创性学习,打破思维定势框架,从新的角度对事物重新审视和观照,想别人之未想,思别人之未思,提别人未提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使学生集思广益,个性勃发,创造性火花闪现,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氛围。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参与他们的探究,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批判,敢于说真话,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念。我们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的主动权。
于兴元,教师,现居甘肃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