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言诗化艺术摭谈

作者:高桂来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往往用“诗”来形容:美的风景——如诗如画;美的姑娘——诗一样的风韵;美的作品——史诗般的作品;美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一切文学体裁都含有诗的气质。”诗人曾卓说:“一切艺术作品都可以说是心的歌”(曾卓《关于诗》)。可见,要使我们的文章美起来,就必须使文章的语言“诗”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诗一样的语言呢?方法很多,本文略举三例试作分析。
  一、陌生化法。
  我们知道,诗歌语言特点之一就是:见常人所不能见,言常人所不能言。换句话说,诗歌强调语言的新鲜感。可以说,没有全新的语言,就没有永恒的诗歌。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千百年来被文人骚客推为佳句,就在于“绿”字不但比“到”、“过”、“吹”等字多了一层色彩美,最重要的是“绿”字比其它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让人产生时光易逝、世道沧桑、亲人离别的惆怅和悲凉情绪的意象。这正是一般人所想而未能言的绝妙之字,令人耳目一新。
  陌生化的语言,在形式上具有视觉上的突兀性,在内容上具有意义的多指性和深层性。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话: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这段文字,描述作者瘫痪后的心灵轨迹。地坛给了他精神的慰藉,使他在自然中得到人生意义的启迪,从而战胜了身体和心灵的创伤,重新走向新生活。作者用夕照下的“身影”暗喻理性关照下的心灵。这样写较之一般用直白更形象,更耐人寻味,更富有艺术魅力。
  当然,我们说诗化的语言讲求陌生化,但这并不等于说陌生化的语言就是诗化的语言。我们不能不讲艺术地把语言拿来胡乱拼凑一通,也不能为“陌生化”而“陌生化”。
  二、悖理法。
  悖理法就是语言在语用中的一种反动。通俗说,是对常规语法关系的破坏。
  青年作家杨争光的短篇小说《谢尔盖的遗憾》进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说主人公谢尔盖在内心里厌恶妻子,因为妻子有外遇。谢尔盖更看不惯儿子的一举一动,“想将儿子训练成阅兵式上军人正步走的姿式”,儿子谢里夫对父亲的训导感到疑虑和愤怒,多次发生言语冲突。一天,谢尔盖带一颗铁钉锤再次找到儿子说:“我说我要你去客厅里走正步。”儿子谢里夫无动于衷,并喊了一声“神经病”。然后,小说采用自述的方式,让谢尔盖自述其杀死儿子的心理经过:
  我取出了那枚铁钉,把它垂直放上了谢里夫的头顶。……我无数次用我的小铁锤往各种物体上砸进过铁钉,这一次是我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我觉得这一次不比以往的任何一次艰难,甚至更容易。我连击了两下,那枚铁钉就顺利地全部进入了谢里夫的脑袋里。……我把那枚铁钉留在了谢里夫的脑袋里,把我的小铁锤放回到原来的地方,然后,我喝了一会儿茶。就像我喜欢思考一样,我也喜欢喝茶。我尤其喜欢喝绿茶。绿茶有一种发涩的香味。我相信喜喝绿茶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
  最后,法官问谢尔盖:“你为什么要用铁钉?”谢尔盖说:“用菜刀吗?我厌恶流血。我厌恶日本人就是因为他们嗜血成性,不但杀人而且剖腹自杀。”
  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谢里夫钉死自己的儿子,没有丝毫的激动和恐惧,他简直像是欣赏自己的杰作,从容极了。全过程没有一点血腥气。然而,在语言表述上,作者的语调是平和的,语速是舒缓的,叙述是平谈无奇的。但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正在这种以平谈的语言来传递谎诞离奇的信息;以非矛盾的语言来叙述内冲力巨大的故事矛盾。实际上,在这种貌似平安无事的语言形式下,正酝酿着一场摧毁一切的海啸和地火。这正是作家苦心经营之所在。这种语言形式和表述内容极不和谐,极度冲突的话语方法,我们称之为悖理法。
  三、渲染法。
  对所描述的事物、所阐释的事理、所表白的情感进行渲染,是语言诗化中的常用手法。文字上的渲染与绘画上的皴染、歌唱中的复沓、电影中的叠映,有着相同的艺术功能,都能起到一种“煽情”的作用。文学作品中,运用渲染法,能够强化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气韵”,从而突现出文章的独特艺术个性。古诗有“郊寒岛瘦”之说,是之谓也。
  写作过程中怎样“渲染”呢?简单说来有三种方法。
  一是意象复叠法。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山月》:
  山月总是触动人最深处的忧伤,山月让人不能遗忘。
  山月照在山的这一边,山月照在山的那一边。山的这一方是长帘垂地的别墅,山的那一方是海峡深蕴的忧伤。
  这段文字,借用“月”为中心意象,加以“冰”、“雨”、“寒衾”等分意象的复叠,构成了浓厚的冷绝怨绝的意象氛围,渲染了“海峡深蕴的忧伤”这个主题,一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意跃然纸上,其表现海峡两岸人民盼统一、盼团圆的思想内涵也不言自喻。
  二是类词聚汇法。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武松打虎一段:
  写虎威虎气用“按”、“扑”、“吼”、“剪”四个动词连用,把老虎的“三威风”准确生动地渲染出来,创造了虎啸山摇、摄人魂魄的艺术效果。
  三是语言连环法。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这里写海湾风景,采用的就是连环法进行渲染。文字不厌其烦地将海与山回环描写,产生了一唱三叹,往复绵远的诗情韵律美。
  
  高桂来,教师,现居湖北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