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中学阶段如何开展研究性作文教学

作者:张素君




  人生旅途,漫长而短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使之迈好人生每一步的关键所在。大家都在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之强是建立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展示个性,培养技术,这种“个性”和“特长”当然应该包括写作在内的。
  
  一、养人文素养,提高认识层次。
  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能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充分感受生活,丰富人生经验,提升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们在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中,对事物的认识完成了“初步认识——感性认识——理性探讨——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和观点作进一步地研究,提炼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教师在这方面要起到精心设计、组织指导、总结评价的作用,辅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审视他们了解的或熟悉的当今社会中的某些人和事。学生因思想水平、生活阅历等的局限,其观察的结果和观点必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老师在作后讲评时可向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评改的机会,这能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分享成功、沟通见解的作用,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之目的。
  
  二、展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自主命题的方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新实践。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高观察、收集的能力。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落红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七情动于衷,发而为文,必能吐珠纳玑、生动感人。要做到以情动人,也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要注意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理,把那些能引你动情的人、事和理及时写下来,写出真实的感受。长期这样做,必能使你感情丰富,且随遇而发,真切感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欣赏,能发展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睁开你的慧眼吧,去欣赏周围精彩的世界——春天的幼苗,夏日的花草,秋天的红叶,冬日的白雪;日出的辉煌,月落的恬静;孩子的天真,老人的睿智……无一不能入笔。让学生萌发对人生的感悟,学会对人间真情的感动。
  
  三、激发写作灵感,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的需求及潜在的想象力一旦得以充分地发挥,定能突破习作中的瓶颈,给作文插上尽情表达发展自我空间的翅膀。
  为化解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手中无粮,心中发慌”的尴尬局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资源拓宽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
  目前学校订阅的各种试题资料虽然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在写作训练的实践中,教师如能设计具有时代气息和前瞻性并富含人文素养的精粹作文话题,那么学生在使用时完全可以当作素材积累起来,用以拓宽视野,丰富思想,内化情感,增强语感;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练了之。学生如能把握自己储存题库中的信息材料,考试时可以在脑海中检索一番,人的心灵就会少一种躁动,多一份安静,给写作带来灵感和启发。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生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写好作文的一大法宝。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露珠;欣赏一幅画卷,是朗月点缀星空;陶醉一种气息,是花香弥漫旷谷。生活是多彩的万花筒,当你捕捉到生活海洋中闪光的一朵浪花时,你定会灵感油然而生,下笔文采如神。
  
  四、开创练笔园地,飘溢写作馨香。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教师应创设多种机遇,让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品味的作文在不同的展台上得以亮相。
  让学生的作文在校报开辟的“学生佳作”栏中刊出,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开展作文展读会,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作品;只要有闪光点,哪怕一小段也行,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挖掘潜能,激发兴趣。成立文学社,聘请作家和语文教师中的创作能手作系列辅导;或让学生作文进入“校园文化网”借助校园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并向报社推荐投稿。让学生的作文从班级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让他们获得一份喜悦与自豪。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潜能开发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充分遵循学生心智成长的规律,满足学生作文的成就感,这对张扬学生个性,展现他们的才华,健全他们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创新”活水来。实施创新思维的写作教学,能不断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师生教与学的职能,打破老框框,构筑新路径,去实现写作教学的多重价值。
  
  张素君,中学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