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例谈记叙文的写法
作者:韩思平 刘堂刚
一、倾注令人震魄动心的真情
感情是作文的生命与灵魂,近年来,语文学科考试写作部分就增加了一条要求:感情真挚。其实,以至诚之心写至诚之文,找回作文的灵魂——我,乃作文的真谛。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露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我们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宗璞观紫藤萝,冰心提小橘灯,鲁迅与藤野先生相处,都是情感的宣泄。
二、设计如见其形的动人细节
学生作文,很大程度上不是没有事例,而是缺少对细节的描述,总使人感觉不生动、不形象,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寻章摘句、泛泛而谈读起来便索然无味。因此,在作文中,教学生把所观察到的情节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加以刻画,其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典型示例:
在我快要离家去赶车的那一刻,父亲捏着一叠钱从屋里出来,站在我面前,说:“小心带着,一到校就把学费交了,余下的买菜吃。”接着便把钱转到了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在舌头上点了点,盯着钱,便一张一张地数了起来。他那双关节粗大的铜色大手随着钱纸的跳动而不停地抖动着。一遍过后,又沾了些口水,再数一遍。然后把钱递给我说:“这是300块,你数数看。”我从父亲布满皱纹与老茧的手上接过钱,在父亲的注视下,把钱又数了一遍。之后,父亲撩起我的衣角,看口袋是否有漏洞。在确保没问题之后,父亲又一下一下地把钱折叠起来,捏着钱的一端望我的小袋里直插下去。再后用手在口袋外边按了按,直起腰来说:“车上小心点。”说完就帮我提着东西往外走。
文段中的父亲与朱自清的父亲是两个不同的人,因此对他们的刻画(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一目了然。
如何使文章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1.细节描写必须体现生活气息(贴近生活),人物的活动紧贴时代的脉搏,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脱离现实,想入非非。2.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说话、做事、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相差甚远;学生、农民、打工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青年、中年、老年的生活态度明显有异,不能同一语而言之。3.必须生动形象,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细节,再进行合理的想象,或以恰当的比喻、拟人加以修饰,还可以巧用动词、形容词,让生活变成艺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闪烁充满理性的深刻思想
作文,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染自己,更不可能感染读者,需要有深层的思考、深刻的认识,将感性上升为理性。也就是说通过写人记事来引发我们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由一件普通、平凡的事得出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作文上升一个高度。典型示例:
听父亲这么一说,我有些明白了。再看看父亲的表情好像也没有智者哲人的深沉,更没有尊者圣者的诲人不倦。也许父亲完全就事论事,并无什么微言大义,但我却自然而然地发生一些感触:人生大概也就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可谓顺境;生于北坡,风雪交加,土壤贫瘠,可称逆境。幸与不幸,虽有天壤之别,但材与不材,取或舍,用与弃,在慧眼识才者的心中境遇迥异,委实耐人寻味。
生而为树,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背景。但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或生活态度。生活的逻辑总是在反复地昭示我们: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树因此而用,人因此而才!
感谢北坡树,我的心因它而豁朗!感谢父亲,我的路因他而宽阔。
这些语句闪耀着智慧的理性之光和令人心服的思辩色彩,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与独特个性的体现,一个寻常的句子,一个寻常的例子,都反映着我们的思想,反映着我们的智慧,固然可以使作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当然,作文中不可能要求学生像一位艺术家那样处处设疑、处处用情、明雕暗衬、对比勾勒,达到文学艺术的完美。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合理的技巧和策略,让他们在作文中、学习中、生活中不断的收集、汲取、总结、改进、提高,达到作文与做人的双丰收。
韩思平,刘堂刚,男,教师,现居湖北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