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

作者:张小英




  一、引言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峡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空下落黄泉”,宇宙中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在艰难探索过程中,总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伤,但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梦想,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就特意设置了一个探险单元,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不仅题材丰富、文体多样、情节生动、语言精美,而且情感目标非常明确:要使学生对“探险之旅”充满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甚至在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寻找切入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伟大的悲剧》。这确实是一篇能感人肺腑的好传记,读他的传记和了解他的一生一样,我们的灵魂都会受到一次洗礼。我想他把这传记写得如此生动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而主要是让世人去思考:人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用心代那些失败者在诉说,他想把人心最本原的东西捧出来托到高处,令它璀璨放光。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把茨威格蕴涵在文中的那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的精神品质,像一粒种子一样,把它深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精神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所以我很喜欢这篇传记,打算与学生一起认真地学。但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兴趣?哪里才是文章的最佳切入口?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这可真是个难题。在这次死亡之旅中,这些探险者始终没有向遭遇到的苦难低头,每一位丧身者都表现得异常英勇,所以在茨威格眼里他们都是失败的英雄,是值得称颂的英雄。灾难虽然毁灭了他们的生命,但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探索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美好的品质却留下了,变成了活着的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这些失败者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并称之为伟大的悲剧是极其正确和恰当的。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鲁迅热情赞扬“不耻最后”者的一句话及给“伟大”和“悲剧”下的定义。两个伟人的看法竟然惊人地相似。于是我决定把鲁迅的几句名言作为切入口,以“失败的英雄”--“伟大的表现”--“悲剧的价值”为线索,用文章中描述的事实加以证实和理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人活着得有一种精神。
  
  三、教学过程描述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收集“关于人类探险史上英雄的故事”一到两个。
  (二)导言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太恶劣了。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南极探险”的故事,相信会给我们大家许多许多的启示。
  (三)、简介阿蒙森和斯科特两支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的经过及结果。
  (四)用文章中的事实证明鲁迅的三句话,层层深入地研读课文
  1、实证鲁迅的第一句名言
  师: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去南极,以死亡结束,以失败告终,现在请大家来思考一下这个“失败”具体表现在斯科特等人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如下:①探险员到南极去代表国家、民族的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斯科特一行因为后到南极,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彻底地失败了;②斯科特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的同时,又要忠实地去履行为阿蒙森作证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时肯定是悲伤到了极点;③探险员在归途中全部牺牲了,而且死得相当惨痛。
  师:是啊,我们说斯科特一行输得的确是悲惨,大家是不是很同情可怜他们呀?
  生:不,我认为不能用“可怜”这种词亵渎他们,应该用“可敬”,因为他们输得有骨气、有意义!
  师:对,说得好,这不禁让我想起伟人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在运动会上,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现在我们仿照先生的话来表示我们对这些失败英雄的敬意。
  学生答:“在人类探险史上,那些胜利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失败而誓不向厄运低头的人,让作家茨威格和所有活着的人们肃然起敬并永远记得他们的人,他们乃同样是——人类探险史上的脊梁。”
  2、实证鲁迅的第二句名言:关于“伟大”这一定义的正确。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根据鲁迅对“伟大”一词的命名,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够得上伟大,是值得称颂的伟大英雄吗?那么他们的“伟大”又从哪些情节中反映出来呢?(分组讨论5分钟。)
  生: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勇于探险的巨大勇气。
  生: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诚实、守信、绅士风度。
  生: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撬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坚毅、执著、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
  生:奥茨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舍己为人、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生:因为他们在失败面前、在厄运面前、甚至在死亡面前都没有低头,他们活得明白,死得坦然。——乐观向上、勇气十足。
  生: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人们)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热爱生命、热爱亲人、伟大的博爱。
  3、实证鲁迅的第三句名言:关于“悲剧”定义的正确。并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师: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斯科特一行探险是人类探险史上的一大悲剧,鲁迅曾经对悲剧也下过一个精辟的定义:“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个悲剧里有没有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学习?
  生:生命。
  生:身体。
  生:他们勇于探险的理想
  生:探险时的坚强意志、乐观向上、死不低头的崇高精神。
  生:诚实守信、热爱生命热爱亲人的美好品质等等。
  师:那么茨威格为他们作传的意义又何在?
  生:为了弘扬人类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质。让所有活着的世人永远记得他们,记得他们的伟大的精神。
  师:说得好极了。探险的目的是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对,灾难虽然毁灭了他们的身体、生命,但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探索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美好的品质却留下了,变成了活着的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斯科特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不仅仅是茨威格笔下的英雄,也是英国的英雄,更是全世界的英雄。茨威格为他们作传无非是想要用他们的事迹告诉世人:做任何事最关键的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人活着一定得有一种“伟大的精神”。
  4、巩固和深化中心:
  那么在人类探险史上,是不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英雄,失败的人也是英雄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这些问题呢?在学习课文之前,你心目中的探险英雄有哪些人?现在有没有改变原来的看法?为什么称他们是英雄?我们一起来谈谈对探险英雄的看法,即“探险英雄之我见”辩论赛。分男女同学两大组进行比赛,讲得有道理的即承认是英雄,加5分,否则无效,累计起来得分高的一组为获胜。
  四、教学效果自评与反思
  本课设计抓住鲁迅先生的比较通俗易懂的三句名言作为论点,从“失败的英雄”——“伟大表现”——“悲剧的价值”为思路,引导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朗读评议、讨论证实、分析综合,在读、思、议、证中理解文章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勇气,懂得了挑战自然即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诚实守信、为事业献身的种种美好品质。在分析综合、感悟能力提高的同时思想认识也大大提升了,较好地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方式方法上,使用了“实证法”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从以上三方面深入阅读、探究领悟,学生各抒己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的辩论赛又同样用“实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在深刻理解本文主题思想的同时,掌握了一种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实证法”。不足是:由于学校条件差,没有太多的图书报刊资料可供学生查阅、整理,更没有机会去网络查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依然是一句空话,再加上学生本身基础不实,知识面狭窄,讨论“真正的英雄”活动实际上相当难,有待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
  无论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新课程新理念。只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收到效果将更好。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多读书,做到博览群书,多上网多浏览,多思考,善于吸取他人精华为自己所用,有百利而无一弊。
  
  张小英,女,现居浙江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