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初中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作者:蒋志学
一、课本要越教越厚,资源要越教越精
常听到有老师对中考必考古文一篇不漏地列出来,对必考古诗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对7篇名著一篇不少的点出来,很少听到对其他篇目的谈论。我们则不论讲读还是自读篇目,不论是必背还是非必背篇目,我们都按要求教了,而且,对于非必背古诗,我们也选择一些与某诗人相关的或者与某主题相关的进行了赏析和背诵。不仅如此,我觉得应该把书教厚,也就是适当的进行迁延训练。
例如,九年级下册《谈生命》教完之后,我们又给学生印发了台湾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峭壁上的树》《金色花》等关于生命题材的散文,集中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此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强化训练了散文考点训练,学生的能力在平时已经形成。而且,从课本迁延出去,学生领会更深,如同一棵大树,有根扎地就稳,有根枝叶不断新生。
二、科学的命题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指挥棒
一个求发展的学校,在教学导向上应该有自己的主导意识,一个学科组要全面落实教学大纲,就应该善于发挥校内自查题的导向作用。它能起到对教师主观意识偏差进行纠正的作用。
例如,上周我们做了一次新课结束的考试,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结合课文《谈生命》的内容,仿写句子。例句:“生命就像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有曲折坎坷,更有多姿多彩。”参考答案是“生命就像一棵小树落叶归根,有花落叶残,更有枝繁叶茂”。(根据课文内容必须答一棵小树)出这道题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一味依赖复习时堆砌。
三、文言文,读准读通再梳理,推陈出新重能力
复习课教学中仍然要善于指导学生根据意思读准字音,读准了字音,等于把握了文言词的灵魂,字形、字义,随读音一起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了,下次一读到这个字,字形、字义立刻时从大脑中闪现。
例如,“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屋舍俨然”和“便舍船”。
复习文言文,梳理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灵魂的必要步骤。学生只有把握文章的全貌,才能对段、句、词的理解有了依托,逐步产生了自己的判断意识(这也是一种能力)
例如,《曹刿论战》一文,从标题梳理:(1)论战胜的条件;(2)论战胜的原因。从文眼“远谋”梳理:(1)取信于民;(2)善于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战机。
四、现代文阅读,特别注意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先读顺口溜:“读准提干明要求,关键词语细瞅瞅;整体感知找信息,梳理筛选不疏漏。主观表达看角度,结合实际有讲究,横看成岭侧成峰,正反必须理据有。”
前四句不值一提,后四句不得不提。大概的意思就是主观表达题,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判断,但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以05年中考《一窠八哥的迷》第17小题为例:“结合你的成长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读此文获得的启示。”
答案一:突然的灾难往往会使人更早直面人生,炼就坚强的意志。文学家胡适,幼年丧父,家道中落,贫寒中读书更刻苦,终有所成。(从八哥飞走的角度)
答案二: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而置别人痛苦而不顾。英帝国强盗为了掠夺中国的白银,将鸦片倾销我国,致使很多国民倾家荡产送人命。(从少年捉鸟的角度)
这当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实用文体的主观表达题,应该注意什么呢?当然应该注意“应用”,说明类要应用科学原理,议论类要应用论点、论据。
议论文中,常常会这样设问:“你同意本文的哪一种看法,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由。”不能同意哪一种说法,都必须应用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再结合实际延伸。
五、让读书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
复习期间,繁多的作业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他们逐渐对生活失去敏感,思维不够活跃,写作缺少灵感。我们不能让他们停止读书。书就像一阵春风,让寂寞的学生心灵的大海泛起一层层涟漪;书就像一江春水,在焦急孩子们精神的沙漠上滋润出绿荫;书就像一缕阳光,把失落孩子心中的阴影照亮。说到底,复习期间,我们要不断激活学生的心志,使他们思维更活跃,表达有见解,写作能创新,这也叫备考。复习期间,我们按计划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我们的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尽可能不让学生觉得是在复习备考,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继续体现“开放性阅读”(我校立项课题)的课题精神,让学生心灵时时跌荡起浪花,时时碰撞出火花。这样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发挥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还要强调几点策略:(1)基础整合靠日积月累,对比纠正看教师智慧;(2)写作训练练而不厌,指导讲评各有重点;(3)集体备课忌假大空,分工落实比专攻。
蒋志学,男,现居广东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