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采撷生活的花朵入文

作者:高家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对7-9年级写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
  可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面窄,缺乏必要的生活知识储备,“捉襟见肘难为舞,滴水涸泽何来波”自是情理中的。与其抱怨,不如抓住“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的最佳时期,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因为“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采撷生活的花朵,留意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用心品悟点激而突发的奇思妙想,随时记录下瞬间的独特的体验。为更好体现这一目标,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过好素材积累关,从而写出有个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1.走进文本,积累情感体验
  新教材有很多精美的文章。走进文本,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与文本对话,或进行角色互换,获得认知水平和情感趋向的一致。
  《羚羊不雕》中的“我”为了友情送万芳羚羊木雕,与妈妈发生的矛盾冲突。若你是文中的“我”面对父母的重财轻义该如何处理这类人情呢?
  《孤独之旅》中杜小康那份孤独,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是怎么体验的?
  同学们或褒或贬或同情或默认,有理有据。
  走进文本,不因为文本有一定的主观规定性而墨守陈规。鼓励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生活体验,由此联想到身边的人,由人入己,又由己推人,更多参与对生活的体验,实现对文本经验揣摩,说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获得有效的情感积累。
  2.关注社会 获取新鲜的话题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言之有文呢?那就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吧。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层出不穷。如,市场经济下的赡养老人,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台独”,“网络”等等,无不撞击着我们的耳膜。这一切都给我们提供鲜活的话题材料。
  有这样一则漫画:
  《某人眼里》并配诗一首:
  倾情费心与投资 某人眼里有主次
  小狗第一花居二 养鸟列三父落四
  犬肥鸟壮花娇艳 老父缺衣又少食
  寸草春晖思忘报 本末轻重皆倒置
  引导学生就漫画发表观点,提炼主题,反映怎样社会现实。同学们畅所欲言。在共同提到子女孝顺的话题后,说出新观点:
  讽刺社会依个人的喜好而提干(设奖)等现象
  家庭中父母的离异
  领导干部的虚荣心的膨胀
  溜须拍马者步步高升恶浊风气
  这样的交流,同学们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获得自己新的话题。
  3.读背结合 积累思想
  思想是文章的精髓,是文章的灵魂。作文若没思想,浅显肤幼,就不会产生共鸣。怎么积累?古人云:“善为文者必善积累”。背诵古诗名句,精彩语段,背得多了,仓库储备多了,写起来信手拈来,或自然模仿,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读优秀期刊,名家名篇。《读者》清新隽永朴实的风格;《杂文选刊》针砭时弊,辛辣幽默的犀利的文字;《特别关注》雅俗共赏,激扬人生的智慧,抚慰心灵语言。刘墉一个个小故事,似娓娓道来,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们获得警世与启迪。毕淑敏每一个通俗故事之后精辟的解读,无不让我们获得对生活独特的认知……
  看央视精品栏目,《论坛央视》《百家讲坛》《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等。这些节目对现象,对社会,对人生人性由表及里的揭示剖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无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好好体验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加之从文本中获取丰富感情体验,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和知识的储备,联想和想象的链条就会环环相扣,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是生活。采撷生活的花朵吧,因为生活点击着我们思维的灵感。
  
  高家梅,女,现居湖北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