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学生习作中运用幽默语言摭谈

作者:魏梅芳




  中学生的习作语言大多平淡无味,即使有一些生动词句,却很少见到幽默的语言。那么,什么是幽默的语言呢?幽默的语言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传递信息,以引起读者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读者,是学生的学识、品质、智慧在文章语言中综合运用的成果。幽默的语言从表面看是轻松愉快的,但实质上是严肃的,它往往是在微笑中对可笑的行为进行批评、嘲笑,甚至是讽刺。因此,适当使用幽默语言,不仅可以增加文采,增强形象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还可以反映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提高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那么,幽默的语言从何而来呢?著名幽默艺术大师老舍先生认为:“幽默的作家必须是极会掌握语言文学的作家。”他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幽默语言是“炼”出来的。他说,幽默语言若是钢,这个钢便是从含有哲理、讽刺等等的成分中提炼出来的,惟百炼才能成钢。那么怎么“炼”呢?“炼”其实就是对幽默的原始积累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幽默的内在含义,指导学生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写作。但绝不是油腔滑调,也不是插科打诨,而是一种寓庄于谐,用表面的滑稽,形式的逗笑,来表现严肃的态度和深刻的意义的艺术。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学生习作的语言幽默感,略举方法一二:
  1、妙用、巧用流传熟语
  这里所说的“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常用的固定的耳熟能详的语言。这些语言本身往往俏皮滑稽,风趣幽默,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学生在写作时,如果妙用、巧用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就可以增加幽默的效果。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以四字音节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来自古代寓言,如“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拔苗助长”等;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背水一战”、“草船借箭”等;有的来自古代诗文,如“秋毫无犯”、“一日三秋”、“缘木求鱼”等;也有来自现代文章著作的,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等。在不同的语言场合妙用成语可以起到言简意赅、妙笔生花的效果。如厉嘉威同学写的《闪亮滴眼露》的开头一节:“最近,由于各种促销商品日益增多,所以许多促销商大显身手,把商场搞得天翻地覆,这又给许多假冒产品以有机可乘,使得许多消费者挂了彩,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也由于这些假冒产品,使我狠狠地风光了一回。”这里连用“大显身手”、“天翻地覆”、“有机可乘”三个成语,夸大其词地把许多促销商贩的投机、各种假冒产品的危害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幽默效果显山露水。
  惯用语,专指那些在老百姓中特别通行的有指代和比喻意味的习惯用语。由于这种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特点,因而显得风趣、俏皮。比如:把替人家顶罪、受过说成“背黑锅”,把有沉重的思想负担说成“背包袱”,比喻受人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说成“穿小鞋”,比喻互相勾结、包庇说成“穿连裆裤”,还有什么“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耳边风”等等,其形容之绝妙让人拍案叫绝。
  谚语口耳相传,长期经受生活的检验,许多优秀的谚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指导作用。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书中自有黄金屋、入庙拜佛、入乡随俗、人穷志不短、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话,长期流行于人民群众中,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它表意新鲜,形象生动,简练透辟,幽默风趣。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增强文章说服力,会使文章的语言活泼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歇后语,从古至今广泛流传,它可以使语言妙趣横生而又意味深长。分前后两截,这种格式类似谜语,可以给人鲜活的视觉形象和恍然大悟的联想。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如: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歇后语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文章语言显得别致而风趣。
  2、活用、盗用流行歌词
  新鲜才有味道。如果语言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人们自然会感到乏味。古人云:“言之无物,行而不远。”优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壳,定会生动感人,闪亮发光,妙趣横生。
  因此在写作中巧妙地活用流行歌词,会使文章显得俏皮而又有趣味,如写亲情类文章,开篇可以由《常回家看看》、《懂你》、《想家的时候》等歌词引出:写校园类题材,中间可以活用《中学时代》、《同桌的你》、《冬季校园》中的歌词;写友情类文章,结尾时不妨来几句《朋友》、《思念》、《送别》中的歌词;写理想类的文章,《我的未来不是梦》、《满载而归》、《相信自己》中的歌词可以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既增加了韵味,又增添了趣味。
  语言既可以耐人寻味,又可能使人味同嚼蜡。为了使学生的文章余味无穷、生动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锤炼语言,掌握各种运用语言的技巧。而盗用流行歌词也是使文章出彩的重要方法。所谓“盗用”,即把经篡改后的歌词,写进作文中去,为作文打造“亮点”。请看《考场》一文:抓不住分数的我/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考场上幸福的人到处有/为何不能算我一个/为分数孤军奋斗/早就吃够了考试的苦/考场上失落的人到处有/而我只是其中一个……文章对《单身情歌》的歌词进行篡改,把它写进了《考场》的文章中,并且文章以此为情感主线,采取反复咏叹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个普通学生对考场、对考试、对考分的无奈之情,但又不失幽默之感。
  流行歌曲为中学生所钟爱,大家有事无事就爱哼唱几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这位小作者那样来个“盗用”,吸收一些幽默而亮丽的语言,为自己的文章抹上一层幽默的光彩呢?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活泼风趣,新颖别致,匠心独运,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改用、套用网络词语
  网络语言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使用的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它是先进技术的产物,不失风趣和幽默。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这里指的是除专业术语与网络特别用语以外的第三类词语。这种语言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电子公告牌系统)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是用键盘上的字母、标点和其他符号的组合创造出来的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文字,如“粉丝”、“PK”、“恐龙”、“青蛙”、“88”、“^^”等。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许多人集体创作而成的,有其诙谐、智慧的闪光点,表达方式具有简明直观、生动形象、风趣含蓄、幽默诙谐等特点,给网络上的人际交流增加了活力和情趣。尤其是对接受能力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网络语言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过多地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升学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就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来看,素质教育是总的发展趋势。因此作文中出现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也值得鼓励。他提议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充分认识到活泼俏皮的网络语言对开发学生创造力及提高学习兴趣的功能,帮助学生正确选用网络词语,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作文中适当使用网络词语,尤其是有些人物对话的巧妙改用或借用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当然也要让学生清楚若是为了赶时髦而大篇地使用网络语言,这绝对应该杜绝。作为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甄别,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的网络语言,摒弃那些低级粗俗的语言,而不是不加选择地讲时髦和猎奇求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会使我们学生的文章更风趣,更幽默,更有时代特色。
  总之,幽默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生活需要;幽默是一种才能,是人类语言中闪亮的瑰宝。黑格尔说:“幽默是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基础。”只有在思维比较深入的情况下,我们才可能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才能产生不同于一般的人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写出含义深刻而不落俗套的语言。
  所以作为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深、求新思维,经常训练学生作文语言的幽默感。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幽默的语言风格,就会使作文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
  
  魏梅芳,女,现居浙江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