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阅读教学四题

作者:郝永茂 赵明奎




  一、了解性阅读
  
  了解性阅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它着眼于三个方面内容的了解:一是对阅读材料本身的了解。粗略地弄清阅读材料的体裁和基本内容,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或者记叙了什么人和事。二是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材料的了解。可分二步完成:先在课前要求学生学习教材、教辅资料和网上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筛选出与阅读材料关联紧密的信息。三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注解的了解。了解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它重在突出对阅读材料把握的“快”、“全”、“本”。
  
  二、质疑性阅读
  
  晋代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任何作品都要受到时代和作者的局限,而这种局限连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认识层次和角度的差异,构成了读者阅读的疑问和障碍。质疑性阅读针对这一点提出来,也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思想先疑。明代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时代的默化,作者的见地,传承的谬误,都是使作品蒙受瑕疵的机因。世上本没有完美无瑕的作品,阅读时切不可因迷信权威而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分二步进行。一是有疑而疑。以占有的大量资料为基础,凭借审视挑剔的眼光,引导学生发现疑点;然后帮助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追根求源,尊重原初态,择其全面客观者来定论解疑。二是无疑而疑。它旨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的微观入手,透析材料本身,观照材料的深义和作者的意图。这一步重在领悟阅读材料的精髓,先疑而后悟,悟为疑作注,大疑之后归于无疑。
  
  三、鉴赏性阅读
  
  鉴赏性阅读是审美层次的阅读,它囿于阅读材料,又超越阅读材料表象层面,是读者这一主体的志趣情感与客体阅读材料相互渗透交融的过程,其结果便是读者的审美体验、审美丰存和审美价值取向的验证或重新审视定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实施鉴赏性阅读。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它旨在健全审美心理,培养审美需求,诱发对审美的渴望和追求,增强读者的审美内驱力。可以通过名著引路、演讲逗情、交流心得等途径来实现。二是锁定阅读材料的审美点。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作者追求的无外乎是立意的深邃新奇、布局的悬念精巧和用语的准确生动。从鉴赏审美的角度来看,根据认知规律和审美梯度,应反其道而行,从对词语的欣赏起步,最终达成对作品立意和情感的洞悉和鉴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其审美鉴赏的侧重略有不同。三是因阅读材料制宜,选用恰当的鉴赏方法。鉴赏方法因人而异,因阅读材料而异,切忌千篇一律,墨守成法。但近义词的辨析法、布局谋篇的对比观照法和立意的嫁接式讨论法,应该都不失为较好的鉴赏方法。
  
  四、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一种以阅读材料为基础、在获得心理认同和审美满足之后的心理创新阅读方法。它与前三种阅读方法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只有通过前三种阅读方法,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内涵,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才可能实现创造性阅读,它是前三种阅读的链接和升华。前三种阅读着力于阅读材料本身,创造性阅读则超越材料之外;前者强调认同接受,后者着眼叛道创新。创造性阅读也不同于写作实践。它是一种阅读方法,毕竟不能完全脱离阅读材料。它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改造创新,重新审视阅读材料,以便获得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心理愉悦。创造性阅读方法较多,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文尾续接法。即在阅读材料的结尾续接相关内容,以达到丰富内容或改变其结尾的目的。它必须顺应阅读材料本身发展的脉线和态势。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叙述类的阅读材料。二是对比更换法。为揭示同样的主题,选用不同于阅读材料的素材和布局;占用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不同于阅读材料原本已有的主题与情感;选用不同的句式和词语来创设与阅读材料异曲同工的语境等等。三是换位入境法。读者将自己置身于阅读材料之中,成为其中一个形象,来观照自己的情感思想与阅读材料所体现的异同;读者换位成作者,设身处地,体察可能不同于作者的情感思想或布局技法;读者将自己放置在类同于阅读材料所构设的现实生活,从中感悟和提炼不同于阅读材料固有的内涵。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源于读者的创新意识,依托阅读材料,并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单位:湖北保康县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