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作者:黄孟芝
第一、质疑 释疑激趣法。
先教给学生学会质疑——提问,让学生质疑时学会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如课文分析过程中,指出某个句子或某个段落,让学生思考不理解的字、词、句。
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问本词中以花喻人,暗示相思之苦的词句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东篱把酒黄昏后”,然而我不是简单判断该生回答错了,而是反问学生:“要使他的答案正确,该题怎样提问?”有的学生会回答“以景渲染人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什么?”由此,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凡有课外阅读时,我都要求学生按文体阅读法自读解答,最后自由设计一题自由作答。如完成议论文文段阅读后,学生会有以下自由设计题:本文论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据、论证等等。这样既打开了学生提问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乐思的兴趣。
再让学生大胆质疑,释疑。特别是文言文,鼓励学生从朗读停顿、字词理解、文意把握等方面大胆质疑,自由释疑。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能释疑,我绝不包办。回答有争议,或学生回答不出,我会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这样让学生在问、答、讨论中得来的知识,比单纯教师灌输要好得多。有什么比这种自己动脑的收获更快乐呢?
第二、体态语言激趣法。
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传送知识信息和感染熏陶、激发兴趣的主要方式。能巧用体态语言,可辅助和加强有声语言的作用,有时还可产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的奇效。如教《藤野先生》读到“将脖子扭几扭”辅以形象的脖子扭转动作,定然会让学生发出欢悦的笑声,使学生从教师的动作传递中理解“标致极了”的讽刺意义。分析《孔乙己》中“排”字妙用时,让学生上台做排的动作,让学生从直观中认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
巧用体态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想象、模仿、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第三、直观演示激趣法。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掌握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通过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直观教学主要包括各种教学图片、幻灯片、录相、VCD、多媒体等。除此之外,可以发挥自己制作特长,用泡沫制作“赵州桥”、“卢沟桥”,一下子就能让学生明白赵州桥“拱上加拱”独特设计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小桔灯,体会小姑娘“动作麻利”、“心灵美好”的特点,培养动手、思考能力。
写作课上,教学生怎样观察时,准备一个洗净的又红又大的苹果。先“看”——又红又圆又大;再“闻”——香;再“摸”——光滑;再“吃”——甜。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调动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这样才能从色、形、声等多方面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
“课前3分钟”口头练习时,问“有根绳子,为什么剪了一刀后,仍是一根?”采用一个橡皮圈,用小剪刀剪了一下,学生马上高呼:“是一个绳圈!”直观教具的使用带给学生的是怎样的惊喜啊!
第四、竞争激趣法。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先生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文中说道:“无数实验证明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自己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教学实践中,也有这种现象:分组竞赛、分男女生竞赛、记忆竞赛、速读竞赛、默写竞赛等的开展,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收效大大增强,更激发了学生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设置奖品,课前三分钟口头训练时或课堂提问竞赛时,准备一些笔本之类奖品,对优胜者奖励,从而创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单位:湖南宜章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