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世上的光》:苦难人生的拯救之光

作者:苏顺强




  
  三、海明威风格的典型表现
  
  《世上的光》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海明威艺术创作的品性:不受任何传统约束的创新精神。小说使用的至关重要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把艾丽丝谈到爱、想到爱时的幸福笑容和眼泪与世界缺乏爱、信任和尊重的不幸相对照,以突出艾丽丝向善之心的难能可贵,这可能受到过莫泊桑同类题材小说手法的影响,但它丝毫没有拾人牙慧的痕迹,相反,处处体现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海明威风格的突出特色就是“冰山原则”的运用,其最本质的含义就是含蓄和简洁。海明威说,“如果一位散文作者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11]《世上的光》几乎通篇用对话写就,客观记录下“我”耳闻目睹的一切,没有作者的身影和声音,更没有解释和说明性的文字。海明威只让我们看到了八分之一,至于被他隐藏的八分之七是什么,即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我们只能透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去直接感悟,完全不可能借鉴任何第三方的解说或暗示,因为海明威说“我不愿做一个去告诉他们真相的人”。[9](P.374)在《世上的光》中,我们感悟到的,一是妓女身上一息尚存的向善之心,二是海明威于探索人生拯救之途的矛盾痛苦之中,始终没能忘怀仁爱对于幸福人生的重要意义,即对基督教仁爱救世的主张始终抱有期望。
  
  参考文献:
  [1]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册).陈良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
  [2]海明威.有钱人和没钱人.鹿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05.
  [3]海明威.战地钟声.程中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24.
  [5]圣经·新约.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5.
  [6]卡罗斯·贝克.迷惘者的一生.林基海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425.
  [7]肯尼思·林恩.海明威.任晓晋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571.
  [8]吴然.“硬汉”海明威.昆仑出版社,2005.54-55.
  [9]海明威.老人与海.董衡巽等译,漓江出版社,1987.371-372.
  [10]董衡巽.海明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53.
  [11]海明威.死在午后.金少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85.
  
  单位:湖北襄樊学院中文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