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感受生活与文章写作

作者:肖 平




  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的欣赏;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的翻阅;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值得我们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去感受,可是在我们的学生作文中,学生谈独特感受的习作少,多为司空见惯之见;谈细微的感受少,多为大而言之之见;谈深刻感受的习作少,多为浮光掠影之见。学生似乎已经忘记了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知识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谈到写作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细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在作文中表达出真切的感受。
  表现在作文中的“生活”,不应该是抽象化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体会、感受的具体对象。在高一的第一学期,笔者就着力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力求在作文中表达出真切的感受。
  
  一、感受父爱母爱,体会父母真情
  
  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最亲近的人莫过于父母,对孩子感情最深的也莫过于父母,可学生却忽视了对身边父母的观察,忽视了对这一份深深爱意的体会,以至曾经的高考作文中多次出现的是孩子伤残时父母爱的表现,或是父母中一个身亡时另一个的爱的表现,却很少有对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生活琐事及生活细节进行描述,而是在作文中设置“冲突”来反映主题,从而表现出“假”“大”“空”,殊不知作文生活化更需要的是生活真实。基于此,笔者布置的第一篇大作文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对父爱母爱的真切感受,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观察父母的生活,去体会父母的真情。
  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笔者欣喜于学生作文中的真切感受,他们从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句“你是我的骄傲”中感受到了父爱母爱;他们从母亲灿烂的笑脸、父亲严厉的表情中感受到了父爱母爱;他们从一次亲切的抚摸或是一次“残酷”的挨打中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如果没有细心观察,与父母之间的生活细节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没有用心体会,那深深父爱母爱也便成了“理所当然”;如果没有真切感受,文章也就显得苍白无力,无病呻吟了。
  
  二、感受人间真爱,用爱滋润心田
  
  有了第一次的写作经验,学生们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了,进而引导学生对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里的人和事进行观察,从而感受到人间处处皆真爱,用人间真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在这次的作文中,有写爷爷奶奶的爱,有写师生之情,有写兄弟姐妹之情,有写同学、朋友之情,甚至有写自己无意观察到的陌生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的。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中,能看得出作者的细心观察;从那份真情厚意中,能看得出作者的用心体会,进而写出了作者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三、感受季节变化,做到借景抒情
  
  “一叶落而知秋”,当感觉到秋风的凉意,当身上的衣服由薄变厚时,学生是否已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是否已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正好学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文中的景与作者的情完美融合,也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此时,交代学生细心观察校园中的景,观察上学路上的景,观察自家周围的景,去捕捉秋的气息。
  在学生的作文中,落叶是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秋雨是那么的富有活力;柿子、板栗是那么的富有诱惑力。我能感受到他们观察的仔细,并由此表达出自己因放开学习包袱看到美景而喜悦,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因凋落而伤感,这不正是他们的用心体会吗?感受因此而真切。
  
  四、感受生活之物,做到托物言志
  
  生活中的人、事、景都值得我们的学生去仔细观察,而生活中的普通平凡的事物也同样值得人们去观察,从而引发出独特的感触。
  在课堂训练中,学生就老师手中的砖头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抓住砖头的形状、用途、制作、变迁、原料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认真去体会,从而引发出了二十多种观点。有人说砖头有六个面,面面都能承力,是全面发展的典型;有人说砖头是方方正正的,有棱有角,象征着个性鲜明;有人说这种方方正正千篇一律,不知变通,是墨守成规的典型;还有人说砖头虽出身普通,但在重压下脱胎换骨,炼就刚强的性格,正如逆境出人才……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平凡的物体值得去观察,值得去体会,写入作文中的有桥、筷子、烟花等等事物,由此而引发的感受也就真切自然。
  生活,是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库,而要从中去攫取素材的话,就必须细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将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入文,才能表达出真切自然的感受。
  
  单位:湖南浏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