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南乡子》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付玉华 秦和元




  一、激趣、导入(内容略)
  二、思考、朗读
  师:为什么登上京口的北固亭就有怀?“怀”字怎样理解?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认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看书思考。举手)
  生:因为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作者登上北固亭自然就想到了孙权。“怀”是怀想、感怀的意思。
  师:说得很好。为什么要想到孙权?诗人的感怀有何用意?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先朗读,再研读。
  (学生先大声朗读,然后仔细研读,思考。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思考得很认真。再一起朗读一遍。
  (同学们有节奏,有感情地大声齐读)
  三、合作、讨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巡视指导。)
  四、发言、赏析
  师:下面请各小组推出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首词上阕先写登亭所见,后写登亭所想。词人在亭上可以看到满眼风光,但望不到神州大地——这里的“神州”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于是就想到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朝代的更替。
  师:说得好。还是先说上阕,哪个同学能够说得再深刻一点,再具体一点?比如从句式方面,从词语方面。
  生:作者开头陡起一个问句——“何处望神州?”表明他时刻都想着中原神州,时刻都盼望着收复失地。可是登上最高的北固亭还是望不到它。于是想了很多很多。“悠悠”是绵绵不绝。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既指千百年来的兴亡之事,也指词人的万千思绪。它们“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掌声)
  师:确实应该鼓掌!说得太好了。晏阳同学说词人有“万千思绪”,谁能说说这思绪具体指些什么吗?答案应该从哪里找呢?
  生:应从下阕找。下阕主要写词人联想到孙权,他青春年少就统帅千军万马,坐镇东南,叱咤风云,英姿飒爽。
  师:那么,词人的这些联想的意图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来是曹操的话,作者在这里引用得非常巧妙。同学们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
  生:作者联想到孙权,是借孙权来表达自己想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他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于是诗人巧妙地引用曹操的话,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孙权那样的英雄,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掌声)
  五、扩展、联想
  师:精彩!刘琴同学能够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学过的《破阵子》中的句子,并同样巧妙地引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理解,确实精彩!还有同学能联想到类似的诗句吗?(停一会)——也是南宋爱国诗人的。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的《示儿》。
  师:好!大家一起把全诗背一遍。
  (学生齐背《示儿》)
  师:还有吗?同学们还能联想到哪一首诗吗?
  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对。大家一起背诵。
  (学生齐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六、归纳、总结
  师:陆游和辛弃疾,一个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个是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思想。同学们刚才背诵的陆游的两首诗,对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南乡子》很有帮助。下面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词,其余同学注意思考词作的主旨。
  (李超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词。鼓掌。)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出这首词的主旨。同学们刚才的口头表达很精彩,我相信大家的书面表达一定更精彩。但要注意概括、简洁。
  (学生书写,老师巡查。)
  生:(读)这首词通过写登临北固亭,感怀历史变迁及孙权的事迹,表达作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词背下来。
  (学生朗读,背诵,然后齐背。)
  单位:武汉市将军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