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作者:沈小丽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苏州园林图画美后,提问:“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苏州园林是美的,怎样让它更美,更有活力与情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在园子里放些可爱的小动物;有的说在池沼里再停放古色古香的船只;有的说在园子里亭内摆放古筝等乐器等等来增添园林的古典魅力,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积极讨论交流,产生许多新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学中如果能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问题的关键,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定能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
我在教《变色龙》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作了六次判定后,提出这一问:如果你是警官,该如何处理这一事情?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思维,有的说不管怎样我不会像奥那样变来变去;有的说这小狗太放肆了,狗主人该罚;有的说怪赫留金自己不好,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争辩,认识在变化加深,思维在碰撞交融,最后他们纷纷表示,如果我处理的话一定会仔细调查取证,弄清事实的真相,再作出判决,决不像奥那样变来变去。接下来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无论做什么事,自己先要会做人,奥之所以会这样判案,是因为他的做人有问题,那么他是什么样的人呢?作者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呢?同学们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有的埋头再读原文,有的互相交流,若有所悟,有的向我提问。
2.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思维的创造力。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中学语文应鼓励学生联想,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在一次测验中,要求同学们以“水”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从同学们所写内容看,多数写的是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水的重要性,目前水污染严重,加强环保等,显得思维狭窄,题材单一。在评讲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千世界,与水有关的知识,人物,事件,故事,成语,传说不胜枚举,都可写进你的文章。水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但也带来灾难;“滴水穿石”昭示了以柔克刚的道理,锲而不舍的精神;水的纯净启示我们做人应洁身自好……在这样的启发下,加上网上搜寻的资料,同学们思如泉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他们笔下水有了灵性,情感细腻,情绪多变,千姿百态:有的同学从兵法战例中,读到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的同学写出“山的灵动水的沉稳”的特点;还有同学摘引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写出水的美妙;有的同学还写出武侠小说中与水有关的招数等等,而且重写后文体显得多样。如此启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大胆联想,旁征博引,因而佳作纷呈。通过联想,使学生打破了思维的禁锢,闪烁着创造的火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3.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角色换位,创设活动情境:教说明文时教师如果一味地讲解分析说明对象,说明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特点,那么学生往往不感兴趣,产生思维惰性。在教学时可以尝试角色互换。如在教《苏州园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导游,游客,园林设计师,记者等等。当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后,带着新的心态去研读课文,兴趣盎然。最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园林设计师,建造师,导游,游客,分别回答记者们的一系列提问。通过这样的交流(生生对话),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介绍的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我们通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但有些同学却认识到“己所不欲,可施与人”,自己不需要的正当的东西,却是别人所需要的有益的东西,为什么不可施与别人呢?对于学生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当然应该大加鼓励。另外像“开卷未必有益”,“上网未必有益”,“学历高不一定能力强”,“旁观者未必清”等等都是求异思维的好例子。
激活学生思维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能运用自己灵活的思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思维不断绽放美丽的花朵。
单位:江苏如皋市郭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