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关于阅读的“五个一”工程

作者:杨 勇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
  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这个理念?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关注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阅读方法,揣摩写作技巧等实践活动。
  为此,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感知一篇课文,积累一组雅词,欣赏一个美句、品析一个精段、揣摩一种写法。
  
  一、感知一篇文章,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和内容
  
  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让师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切忌支离破碎地剖析,破坏文本创作的形象和意境。
  感知文本的方式颇多。既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方式设计,如《孔乙己》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围绕“孔乙己是一个……的人”展开评说;又可以用概括文意的方式设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知,用“这是写 的文章”说话;也可以从学生的发现、感受、收获等方面进行评说,从而发现文中的美点、疵点。
  例谈:感知《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一文,就可以创设“我发现了 ”说话。一个学生阅读之后说道:
  我发现了课文中有两处错误:(1)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踏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多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引原文)这里不应该是“两千多万”而是“3500多万”。(2)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引原文)这里“合计”应该34万人之众。这是一个中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得出的重大发现!多精彩的课堂瞬间!
  
  二、积累一组雅词,夯实语言大厦的奠基工程
  
  语文教学是从一组组优美的字词开始的。因此,要求语文教学首先强化字词教学。积累雅词的方式很多,可以从词性的角度积累精美的动词或形容词;从生动形象的修辞角度,积累精彩的比喻词、拟人词、双关词;也可以积累重要的生字词;还可以积累成语或四字雅词。
  例谈:积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中的四字雅词: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言而喻、轻而易举、一事无成、光辉灿烂、学识渊博、止步不前。
  
  三、欣赏一个美句,丰富语言感受能力
  
  阅读课文,我们发现了文章的语言多么优美!美句欣赏的角度极多。首先从修辞特点发现,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排比句、反问排比句等;其次从文章中的作用发现,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引用句等;然后从写作方法的特点发现,如移情句、通感句等。
  例谈:欣赏《〈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的美句。读读课文,用“我知道了 句子很美,美在 ”说话。譬如:①前两年就听到有人对这首诗中的“乌啼”“江枫”“愁眠”作了考证,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1)这是一个总领全文的句子。“乌啼”“江枫”“愁眠”擎领下文的线索。(2)这是一个先扬后抑,先肯定后否定的句子,从而引出作者对新解内容的质疑。(3)这是一个用词生动准确的句子。“考证”“新鲜”“望文生义”“惭愧”等词语恰到好处。
  
  四、品析一个精段,探究文本精妙之处
  
  阅读文本,就是要让师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奇妙、体验作者的情感,这就需要品析文中富有代表性的段落。可以从研读段式结构入手,寻求多种结构:总分式、托物式、引联式、引喻式、排比式、正反式、设问式、叙议式、描写式、诠释式等段式;也可以从研读内容入手,以点代面:从重点字词、句子、段落大意,作者感情的表达,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等方面品析。
  例谈:品析《怀疑与学问》文中第6段。从下列角度品析:(1)文段中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这句话中支撑中心论点的两个分论点。(3)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4)段中优美的排比句式。(5)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妙用。
  
  五、揣摩一种写法,学用结合受益终身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叶圣陶语)。文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揣摩文章写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师生认真研读文本,各种写作方法将会表现在文本之中,那一种种妙不可言的方法就会展现出来。从文章的思维角度揣摩:总分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逻辑顺序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文章的写法角度揣摩:承接手法、总分手法、对比手法、并列手法、象征手法、铺垫烘托手法、名言擎领手法等。使学生从大量的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中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中的“五个一”工程,是语文教学中长期的、繁杂的、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精心钻研,苦心诣指。我们相信,在走进新课程的历史洪流中,既要转变教学观念,又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方法,提升语文知识和能力。
  单位:贵州石阡县龙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