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巧手打造高考作文

作者:陈汉文




  “有文采”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做到意蕴深刻,形象生动。这不仅是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要求,而且是高考作文加分的一个要素。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从古至今,语言苍白,呆板枯燥的文章是根本没有市场的,而那些文质兼美,选语精工的文章无不受到读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鲜活亮丽,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文采呢?如果从下列几方面加以练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巧用修辞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是加强文章表达效果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其中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虚代实,以奇代俗,以事代情;拟人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总之,修辞手法用好了,文章就会意趣盎然,倍添光彩。请看下面的例子: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影;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的美景……
  美存在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影子。文段用排比的手法,具体而多角度地展示了美的普遍存在,使我们深刻理解美的内涵。文采焕然,瑰丽多姿,给人以美的感受。
  2001年高考佳作《诚信不可抛》中有一段闪光的语言: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生动的比喻,引人遐思,激发人们对诚信的执着追求。
  
  二、巧变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状物写景,叙事说理,整散结合,灵活运用就能使文章错落有致,摇曳生辉,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语言美感。2002年一考生作文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具对称美和音乐美,加之排比造成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听来流畅悦耳,呈现出一种整齐错落之美,浪漫飘逸之秀,能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自然判以高分。
  
  三、巧嵌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在课内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作文中我们应该善于引用古典诗词,让诗词之花在文章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伤感。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视野之广阔、材料之丰富、语言之精美,确实令人叹服。我国古典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和人文精神,只要我们多积累多吸收,汲取其中的精华,同样也会收获一篇篇精美的佳作。
  
  四、巧引歌词
  
  有不少流行歌曲歌词优美形象,委婉动人,一首歌就是一首诗。学习其语言,无疑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画龙点睛”。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了好标题作文才能顾盼神飞,流光溢彩。流行歌曲中相当一部分歌词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语言精美而简短,可以信手拈来作文章的“标题”。例如在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位同学用郑智化的《星星点灯》作文章的标题。熟悉的标题,引发人无穷的联想,深深的共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写“理想”的作文时,有位同学引用了刘德华的《我和我追逐的梦》作标题,一往情深,表达了学子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
  当然,引歌词入文,自然可以使作文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机智,有文采。这一点为人熟知,就不赘述了。
  
  五、巧化虚实
  
  化虚为实的目的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性语言写得具体、形象、可知、可感。例如: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初夏的早晨打开窗户时迎面吹来的那股清风;是你独坐一隅聆听歌曲时的那心灵的静谧;是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时心存的那份感激。幸福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以上语段中的“幸福”、“友情”都是抽象名词,如果单纯诠释概念,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而作者信手采撷生活中具体事例来加以诠释,便轻而易举地唤起了读者的感性体验,并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运用此法来写时间、理想、信念、自尊、自强……都可以写得生动传神,形象感人。
  使文章文采飞扬的方法很多。只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多加留心,多作积累,恰当运用,不断练习,就会妙笔生花了。
  
  单位:河南潢川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