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对港澳台普通话教学的思路
作者:胡明晓
普通话教学的特点可以分别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讨论。祖国大陆与港澳台本来就有统一的语言,有统一的汉字,两岸使用的汉语在语音、语汇上虽有差异,但是也不难规范统一。笔者的教学班中有台湾籍的学生,部分祖孙三代居住在台湾,在人为隔绝或者是交际障碍的历史时期中,仍然使用国语交流。如今,在国际局势多变的大环境下,推普工作者更要克服语言障碍,加强沟通,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在教学模式上强调“短期”与“强化”
目前,来大陆学习普通话的港澳台学生大部分都是参加短期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为日常交际,或为本职专业,纯为语言本身的很少。对于短期求学者来说,课堂教学的确能帮助他们解决语言规范化的问题,也能解决一般的语用规则问题。
短期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在半年内进行的汉语强化教学,其特点为:灵活、实用、快捷、速成。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语感,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利用汉语环境,安排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笔者所在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与英、美、德、韩、日及港澳台地区有关高校进行了交流和合作,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日益繁忙。从2004年起,我校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始单独举行面向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招生考试,成为全国第一家单独对港澳台考试招生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港澳台学生在短期内突破语言障碍,顺利地转入专业学习,学院采用学分制管理。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集中开设普通话、中国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突破语言瓶颈。
学生的语言基础虽然参差不齐,但通过强化教学,都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对于学校来讲,短期生流动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无疑形成为学校汉语教学的宣传窗口。通过短期生的口耳相传,更多的留学生会慕名而来,既扩大了留学生的教育规模,又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水平。
2.在教学中以语音教学为重点
港澳台的普通话教学应以方音辨正为主,找出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上的差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方言进行辨音识字。在进行训练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员生直接感知,如讲授平、翘舌发音方法时,可用手势法,即用一只手稍弯曲代表口腔上腭,另一只手代表舌头,两手成组从前往后移动,代表形成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卷舌音,让人们从直观上感受不同位置,从而找准平、翘舌音的发音部位。
部分港澳台学生除了使用客粤方言以外,还同时使用具有地域特征的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之间语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粗略列举,供同仁指正。
2.1声调掌握得不够好。普通话四个声调是普通话语音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领域里,我们通常采用手势语加深学生对声调的感性理解。对港澳台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也可采用唱读、手势等形象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四个声调的调值,对声调符号有个具体的概念,勤奋操练,加深记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平、翘舌音不分。很多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都会考虑到平、翘舌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两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然后听辨读音,学会正音后做大量的读音练习,巩固记忆。语音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绕口令练习唇舌的灵敏度,在同学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带动其它重难点音的练习。譬如前后鼻音韵母不分、h和k不分、忽略介音、舌面音、j、q、x掌握不准等语音问题。
2.3韵母[e]音易变音,要注意学生发音的口形变化和形状,配合练习含[e]音的字词,便容易掌握其发音了。
2.4语流音变训练需要加大力度。音变是语音的变化,人们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发生一定的变化形成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包括轻声、儿化、连续变调。“一”“不”变调及“啊”的音变,是形成语感的重要因素,是普通话的特色。
在课堂上,有些同学单字读得正确,但双音节词语,朗读作品以及在口头表达中,语流音变就暴露出很大的问题。学习一种语言,如果仅仅是把单个音素或音位的音发得很准,还不能算学好了这种语言。处在普通话初级学习阶段的港澳台学生通常按照单个音来读,使人听起来像是在认字,而不是在说话。发好每一个音的声韵调,不等于说好了普通话,还要努力培养好语感。
例如:
2.4.1阳平和上声不容易区分,因此上声的变调成为一大难题,如把“粉笔”读成“fěnbí”,把“跑鞋”读成“páoxié”。平时必须熟记变调的规律。另外,在教学中强调一点:如果第一个字是上声,第二个字是由上声变来的轻声,那么第一个字就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①变为“半上+轻声”,例如:耳朵 马虎 椅子 奶奶
②变为“近于阳平+轻声”,例如:小鬼 把手 打扫 可以
2.4.2“一、不”变调与“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出现的概率较大,也比较容易忽视。它们的变化规律比较整齐,只要稍微记一下,平时注意运用,就能较好地掌握。
2.4.3儿化韵是普通话口语的一个重要特色,一口地道的普通话是离不开儿化韵的。值得注意的是“儿”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节,而是在一个音节末尾音上附加的卷舌动作。儿化并不是纯粹的语音现象,它跟构词、语法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有确定词性或区别词义作用的儿化韵必须儿化。如“盖儿”、“一点儿”、“心眼儿”、“活儿”。
3.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注重对比分析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必须加入词汇、语法内容。不必长篇大论,但要举典型的例子,使他们意识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特别要注意港澳台学生套用客粤方言语法格式和语法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错误句子。
例如:粤方言“你行先”,在普通话里是“你先走”。这就是语法和所用的词汇不同。语法和词汇是不难掌握的,课堂上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流,课后要求学生多看现代白话文的文章、留意国内的新闻报道或报纸所用的词汇,让他们养成学习普通话的习惯。
下面列举普通话和粤方言在语法方面的部分差异,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3.1副词的位置:
粤方言:有很多副词是能放在动词后面。
普通话:副词一定会放在动词前面作为状语。
例1:对晤住,我行先。普通话:对不起,我先走。
例2:等埋但,行慢啪啦。普通话:等等他们,慢点走吧。
3.2形容词的位置
粤方言:某些形容词,如:多、少等等,经常放在名词的前面,作为定语。
普通话:形容词往往是用在名词后作为谓语。
例1:多人唔紧要。 普通话:人多不要紧。
例2:风大得滞!普通话:风太大了!
3.3双宾语的位置
粤方言: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即[先物后人]。
普通话: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即[先人后物]。
例1:俾三本书我。 普通话:给我三本书。
3.4否定词位置
粤方言:否定词[唔]是在动词之前。
普通话:否定词[不]是在动词之后。
例l:果啪字我唔睇得清楚。 普通话:那些字我看不清楚。
例2:嘈得滞,我晤训得着。 普通话:太吵了,我睡不着。
3.5比较句
粤方言:比较句中副词直接加在动词性谓语之后,用以表示比较。
普通话:用[比]来表示比较,而且副词一定在动词之后。
例1:我高过你。普通话:我比你高。
例2:今年好过旧年。普通话:今年比去年好。
3.6判断句:
粤方言:以[系……架]或[晤系……架]来表示肯定或否定。
普通话:这类判断句上的语气词去掉不译。
例l:呢啪系嚼来架?普通话:这是甚么?
例2:个公仔系陶瓷做架。普通话:这娃娃是陶瓷的。
3.7数量词:
粤方言:在别人理解的情况之下省略部份数量词。
普通话:不省略。
例l:百五 普通话:一百五十
例2:万八 普通话:一万八
单位: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