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观
作者:覃克良 文 洁
一、营造一个“激情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对语文的兴趣、热爱,要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更应懂得教学艺术。教师不是“教书匠”,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有思想的头脑,因此,情感因素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激情,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语文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潜能,促使学生为之动情,从而转化为学习的热情。这样语文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
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有感情的投入,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层次地去参与教学活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积极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一惊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的学习激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入情、抒情,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对重点问题重点讲,对难点问题剥开议,对疑点问题展开争,对一般问题精要析,并且适时围绕主线,旁征博引,纵横迁移,勾连时事,引入故事,激趣增知,努力创造一种情意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情意盎然的教学过程,而且还应有情味袅袅,似品香茗、如嚼甘果的“收尾”,课结束,但情尤存。通过调动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语文教学需要机智,也需要激情。
二、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根本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有的语文教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惟恐自己的思绪被打断、打乱,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进程。其实,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或者是钻牛角尖的,我们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我们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提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文化。
对话的课堂首先是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探讨写作意图,发现作者的独特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个人气质、审美理想以及艺术才华。其次是与编者对话,了解编者意图,进行揣摩质疑探源,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素养。第三是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究文本内涵,完成从感知基本内容到获得情感共鸣领会文本奥秘的飞跃。第四是与教师对话,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质疑问难,发表看法,纠正错误,形成认识,参悟文理文意文趣,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是与其他学生对话,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求同存异,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语文阅读课重在师生合作的阅读过程,而不是一个既定答案的灌输,教师要兼具组织者、对话者的角色,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封闭会导致落后,我们的课堂在确保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也可适当地放开。这个开放不是指“放羊式”的开放,而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的课堂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也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是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课堂学习的惟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适应社会。三是开放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不去追求某种标准化的、狭隘的、惟一的方法和答案,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创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建构过程。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但不管如何,我们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探究以及自信、好学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单位:广东东莞市华侨中学;广西玉林市名山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