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个性化作文谈片
作者:徐建群
“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崇尚个性,抒写自我,勇于质疑,勇于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些纲领性的语言表述,体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它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即引导并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语言去再现个人独特的思想,充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老师只有训练学生养成有个性表达的习惯,才能摆脱功利性写作的镣铐,成为写作的主人;才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写出洋溢个性的文章,才能童心飞扬,写出独抒性灵的作品。
一、解除束缚,唤醒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凸显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就必须打开套在学生心灵上的精神枷锁,开启作文手脚上的镣铐。凸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酝酿,去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给学生创设自由写作的天空,采取以下开放型作文教学措施:
目标自定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如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不搞统一要求,不提统一标准。一般说来,由于目标是自定的,较切合各自的实际水平,无论其是否具有挑战性,都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写作欲望。况且即使是针对同一事件,学生往往也会因为手脚的放开,而从不同的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运用不同的技巧进行表达,五彩纷呈取代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自然会强化兴趣,启发创新。
过程开放 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独立构思,也可互相讨论;可一人多篇,也可多篇各有分工合作完成。一句话,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过程、方式尽可能不加干涉。教师要用民主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由的合作小组,引导他们大胆准确地表达。学生作文完篇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互改,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改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教师批改多了就会越俎代庖,妨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引进作文评价的多元价值观 作文评价体系更多的应考虑语文因素如构思、语言、章法、韵致乃至文字规范、标点运用等,立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它不该过于霸道,君临一切甚至把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对学生的作文立意不应刻意苛求,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学生写一些“中调”甚至“低调”的文章。譬如我们向来不鼓励学生写“悲愁”题材的作文,如果学生写了一篇悲悲切切的文章,但它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能扣击出良知的火花,难道因为立意不是“昂扬向上”就没有理由把它评为好文章吗?要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必须以价值多元化为依托。各级考试特别是高考这根至高无上的指挥棒,在新世纪里应该义无反顾地指向“多元化”,否则,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都将成为空洞的口号。
二、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写出真实的自我。“作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独特地思考。像刘锡庆教授所指出的引导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因为,有了‘我’,才会有个性,才会有真情。而无‘个我’,无‘真情’恰恰是造成文章‘假、大、空’的根源”。要重视学生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情意是文章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没有情意的作品,就像是泥胎、木偶、纸花,是没有生命力的。
“写真我,做真人”,这是个性化作文的根本要求。如果学生从小就说假话,没有诚信,长大后能有益于社会吗?无论如何,当今时代不是“代圣人立言”的时代,不是“四人帮”横行“说假话”的年代,做人必须说真话,实事求是,这样才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作文立其诚,写真感受、真体验,作文个性化也就有望实现了。
总之,个性化写作就是倡导自由的表达,自然地流露性情。倡导率真的本色写作,让每一位学生说自己的真心话,让每一个公民说自己的良心话,是从血管里流出的血,是从清泉中流出的水。个性化写作更是一种创造。写作过程就是思想独特的酿造过程,像蜜蜂酿蜜,采的是花粉,酿出来的是蜂蜜。不同的是蜜蜂酿的是蜜;而个性化作文展示给读者的,有时是蜜,有时是泪,甚至泪中带血。不管是蜜还是泪,都是作者个人心智的结晶、个体的独特的发现,是思想的独到之光,永远是“这一个”。即使面对同样的风景,展示出来的春色也还是各有千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更多地为中学生朋友提供创造的园地,放飞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生长出千姿百态、摇曳多姿的创造之苗。
单位:浙江义乌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