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阅读中的“空白”和“冗余”

作者:郑晓红




  文学表达的奥妙,从某一角度说,在乎说与不说之间。说了,才能有所传达,才有被理解的基础,但说的过多过实,啥都塞得满满的,让接受活动沦为不间歇的被动的语言场景的还原,如同看一部未经剪接的毛片,失去了想象的飞腾,也就没有了参与的乐趣和二度创造的欢欣。
  有一则流传乡野的臭文人批歪诗的故事,说的是一场洪水卷走一位佳人,两个文人便诗情发作,一人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正自得意,便遭同行者的驳诘:你认识那姑娘?你眼见她落水的?当然不是,你凭什么说她年方十六,又怎么胡诌她是风吹落水的?至于滔滔洪水的三魂七魄,以眼睛为证,我们没有看见,完全是没影儿的事。一顿抢白之后便是一番不客气的斧正,诗云:“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这一改动便应其没有因过于失实而悖于情理,同时,那怜香惜玉式的牵挂,绊发了文士们的佳期不再佳人的难得喟叹,戚戚之心顿生,对方便不敢不服。
  其实,这种修改就其本意而言,仍是以一种形态的真实去反击另一种形态的真实,在真实这点上两者并无歧义,只是作诗者于事无证,而批诗者事理皆通,两者的分界在于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式真实的坚守与否。
  当然,如果套用西方的接受理论,这其中便涉及到一个“不确定性”和“空白”的问题,在胡塞尔看来,文本实为一个“召唤结构”,其间存有大量的空白,而“空白的东西导致了文本的未定性”,“空白暗含着文本各不相同部分的互相联结,是文本看不见的接头之处”。这样,“空白从相互关系中划出图方和文本视点,同时触发读者方面的想象活动”。张首映先生在阐释这一观点时,引用苏曼殊的小诗《莫愁湖寄望》,应该说更具有阐发的力量。其诗云“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月镜,终日对凝妆,掩映万荷柄”,诗中的空白留得富足,一片又一片。“在清凉山与莫愁湖之间,在美人与月镜之间,在荷花与湖水、在人与湖之间,有许多意象并不像考据文章那样扎扎实实或严严密密或绝无缝隙”,而是留下一些激发人联想和想象的空白。也正是这些空白期待着读者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去“填充”,从而完成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转化。再回到上面那首打油诗上来。“谁家”、“何故”具有不确定性,在读者围绕这不确定性转向确定性的努力中,接受者也许可以联类生出:对粉面佳人落水丧生的幻美和怜惜,甚至还会产生对佳人身世的猜度——是偶然失足、天道受谴、抑或毅然失然地殉情赴死,接踵而至的情感道德评价也将会出现大的差异。
  这样一来,文本只不过提供一个感发点,作者因立意求新逃避俗套而增大信息源上的选择度,而对于接受者而言,则因文本多超出其经验世界而导致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呈现出信息学上的“混乱、无序和不确定性”。然后经由接受者个人化的方式加以选择和整合,赋予作品以意义,完成作品的意义生成,这种阅读上的空白提供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愈大,可能性愈多,读者的准确预见便愈难。用西哲的话说,这样的文本结构适于读者作“灵魂的探险”,幽深探险境迭出,便魂悸以魄动,在履险中获得心理紧张后的释放和平静,从而得审美之愉悦。
  过犹不及。如果不确定,不可预见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文本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全然被切断,就像孙甘露进行的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我们总有/无言无尽的走廊/和与之相连的无穷无尽的花园/岁去年来,这些漫步演绎出/空穴来风般的神力”,——这些“诗行”其实是小说中谈话的片断,我们这里只做了诗行的排列加工。这种文字排列因其冗余的缺失,以致于整个文段,每个字每句话都认得;就是不知所云。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菜特,不管其意义生成上的差异有多大,但其意义核心毕竟是哈姆莱特,而不会是堂吉诃德。由此看来,冗余因其与空白相反,是对信息或系统的确定性、预见性和有序性的计量;高冗余虽意味着想象力的缺失,却为信息的传递提供接受、理解、重新整合以致最后的意义生成的基础。据此,我们认定冗余与空白为二位一体的存在,因其相反而相成,亦会因其相离而俱失,真正的信息传播的理想之境为“不同而和”。
  如果我们再度回到那首打油诗,娇美的女子和悲惨的命运,青丝粉脸的诱惑和自然环境的凶险,两组极致之间以相冲突的组合而产生一个张力场,其中包蕴有生与死。美与恶、良善的无奈和命运的乖张,可孕育者因晚弱而毁灭和吞噬者因凶强而永在……这是绞结一处万难破解的情结,带给人的是永远的怅惘和不尽的追思。
  不过,打油诗中将“三魂”、“七魄”改换成“青丝,粉面”,虽未必不对,却也难以看出什么优胜来。写眼前之景如在目前,固然真切,但“三魂、七魄”唯其不可见而能于读者的想象中见之。在我看来,似乎更见佳人之死有“天欲丧我”的大悲和“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大幽怨。粉画青丝如水粉制作,状佳人倾城美色,固妙;而三魂七魄犹水墨写意,写天道无常的遗恨,更佳。这其中含有一些常化的技法,通过设置阅读障碍来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实现艺术的以领悟过程自身为目的,颇有些能为无米之炊者方称巧妇所苟责。
  信息量的饱满充盈在价值上自然是正方向取向,这样,那首歪诗的歪批竟然也得失参半。
  不过文学的评价标准,全然从信息量评估来操作,不免会生出尺以衡重,秤以度高的尴尬。
  
  单位:湖北孝感市孝南区车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