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写作中如何实施仿写

作者:杨晋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爱美之心很容易滋生羡慕之心,羡慕之心最易诱导模仿的行为。而一种技能的获得,总是离不开模仿的。张志公先生曾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摹物。”写作更是如此。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仿写时说:“学生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模仿,一句话该怎么写、怎样联成句段、构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怎样阐明一个观点,模仿一篇范文有时比老师喋喋不休的讲十遍‘应该怎样写’,效果要好得多。”从古到今,名家仿写的例子中成功的也是很多的。王勃的成名作《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模仿庾信的《马射赋》。此外,现代作家中的鲁迅、老舍、冰心、巴金等也都有模仿创新的经验。可见,摹仿对于中学生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形成其独立写作不可缺少的拐杖。
  
  
  一、仿写的可行性
  要仿写,就意味着学生对所仿写的材料感兴趣,感兴趣就是最好的教育前提,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对阅读的资料或教师讲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还要反复研读,体会琢磨文章的技巧,并加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慢慢地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心中就会有了一个较高水平的参照物,写作能力相应提高。待学生形成了读与学相互补充,互为提高的良性循环后,也渐养成了自己读书写作的好习惯。眼光就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投向了课外,乃至更为广阔的生活。
  
  二、仿写的方法和途径
  
  仿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经过尝试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为“把握面,着眼点,落实仿”。
  (一)把握面。即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
  (1)面可仿形,即模仿课文的结构方式、表现形式及语言形式等。
  例:《驿路梨花》的结构方式称为全文的一大特色。作者精心选择了和截取了我们投宿修屋这两个情节,在较小的时空范围内,以顺叙为主,辅以插叙、倒叙。化直为曲,使文章既凝练又集中,又情节曲折。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观赏之余不由跃跃欲试,于是成就了妙文《杏花满园》。情节大体如下:军属钱大娘正为住院钱不知被何人给交了而烦恼。一次偶然机会,从院中的小孩嘴中得知是邻居小王所为,当大娘前去感谢时,谁知道他矢口否认,并提供线索可能是院中小谢所为,小谢也否认。满院邻居都问遍了也不知答案,偶然一次到邮局才知,钱大爷舍命救下的小李一直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默默照顾着自己,每月寄钱,由她的邻居们代缴水电费,而钱大娘一直还以为是政府照顾呢。到谜底揭开之时,杏花满园绽放。虽文章还有些粗糙,但学生从照抄作文中解脱出来,另寓新意,也是一种创造。
  (2)面可仿意。即模仿文章的意意、构思及表现方法。
  (二)着眼点。即从局部分析文章技法。
  (1)点可仿句段、想象、细节、修辞等。
  例《背影》一文,凝重、深厚的背景将父爱聚焦,感人至深。教师精读本段后,让学生阅读欣赏。学生仿写的《父亲》,摄取了家处高坡吃水困难,父亲忙完农活后挑水的这一特写镜头,很辛酸很感人。
  (2)点可仿照应,先抑后扬,花开两朵等。
  总的说来,着眼于点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机动,操作容易。
  
  三、仿写中的缺点及纠正
  
  初学仿写,只是仿其形。这种认知,只有通过阅读,得到领悟时,才能绘其“神”,真正提高写作能力,而在领悟之前阶段,学生往往陷入“东施效颦”的泥潭。作为教师在此阶段要采用“扶”的方式,定量控制,随时指导。待学生真正通过再阅读化为领悟时,变“扶”为“放”,让学生自己涉猎,自由创作。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四、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
  (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高。表现在:(1)阅读由字词等浅表层深入到了文章的内涵逻辑,分析能力随之提高。(2)不满足于课堂,步入生动、广博的大语文世界。不满足成为一种动力,刺激学生不断从课外、生活中汲取营养。
  (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表现在:(1)词汇丰富,语句流畅优美,写作质量相对提高。(2)写作速度较前大有提高,变应付为主动参与。
  总之,仿写这种方法得法于课堂,收益于课外,既促进了大量阅读,又提高了写作水平,教师只需顺势引导,稍加指导,就能燃起学生创作激情的火焰,不失为一种借薪助火的好途径。
  
  单位:山东烟台市牟平区高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