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点体会

作者:杨彦龙




  教育学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培养、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它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比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注意状态等密切相关。下面就以语文学习为例从这几点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多种需要让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而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好语文是第一要素。从生活中看,同别人交流以及写信、请假条、汇款单、借条、招领、遗失启事、合同、说明书等,都是语文所涵盖的内容,学不好语文寸步难行;从学好各科角度看,就以2000年高考为例,政治高考主观性试题,实际上是一篇多则材料议论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为: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历史中材料解析题,实际是两三则文言文阅读,只有读懂材料,才能正确回答。数学第六小题,难点在于审题,只要审清题,小学学生做此题也绰绰有余,例子不必再举,语文学习在各种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从升学就业角度看,要使毕业分配不困难必须考一类学校,要考一类学校必须考110分左右,而110分并非天文数字,可望不可及,只要积极主动学习,就可如愿以偿。从改变家庭现状,报答养育之恩到改变家乡面貌进而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诸多需要,将会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很大推动力。
  
  二、激发兴趣,由学习奴隶到学习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学习存在教师劳而功效微,学生勤而能力低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状,我的做法是一篇课文、一节课不必面面俱到,字词等通过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勤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而应就几个重点或难点作为学生主攻方向,让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实践,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为:
  (一)多比。学习课文也好,课外阅读也罢,让学生先考虑“假如我写这个题目”,进行审题、构思、选材料、定角度、语言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不足,有的放矢地弥补,从而达到一箭双雕之功效。
  (二)多思。在课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学生刚开始提的问题可能不典型,表象的,甚至是偏颇的,教师应正确评定,使他们逐渐向广阔,纵深方面思考,教师可示例指导。如《药》中瑜儿坟头“花环”是哪里来的?有可能吗?鲁迅为什么要在夏瑜坟头安放花环?在《<呐喊>自序》里说“凭空添了一个花环”,对鲁迅凭空添花环该如何评价?多思会不时地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更让学生体会出作为学习主人自己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后成功的喜悦、自豪,这样反复强化,形成习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三)多悟。中学课本选文皆文质兼美,能让学生悟为人之道,为文之道,如《一碗阳春面》让学生领悟逆境中团结、自强不息是成就一切的保证,再如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以史为鉴,忧国忧民,针砭时弊,有匡正时弊之目的,使学生悟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道理。苏轼《石钟山记》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皆为名篇。但就事论事,苏轼探寻出的石钟山命名原因是错误的,王安石游褒禅山也是一次半途而废的“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的游览,为什么成为名篇?使学生悟出苏轼不畏艰险,实地考察,不迷信权威,一丝不苟精神乃文章之灵魂,王安石深深自责并由此及彼总结教训,不掩饰自己过失的人格为全文精粹。进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少找借口,积极进取,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功夫在文外。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持久注意状态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有收获非一朝半夕所就,而靠的是持久注意状态,锲而不舍努力,成功是赐予有准备的头脑,因此在学习中采用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多种途径来实现。读思结合前面已谈过,这儿不再赘述;读写结合,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改写、扩写、缩写等。讨论、辩论、用学过知识辨析、解决问题,如学生质疑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17页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属分类标准不当。这样的探索并形诸文字,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观点为别的同学所接受,自己的探索得到同学们的首肯,体会到持久注意状态作用,才能巩固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正面效应引起学生注意状态广度和深度,并且不断产生探索冲动,也就不断产生直接的短暂的兴趣,这种兴趣不断得到满足,就变成稳定兴趣。而这稳定兴趣,会产生很大动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只是在重压下苦学变为积极主动探讨,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主,性格上、意志上甚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自主的人。
  
  单位:甘肃静宁县威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