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朱元璋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一


  这和马皇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

  洪武三年,诸将击败残元势力,俘献宋元以来的传国玉玺,举朝庆贺。马后却说:“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元璋会心地说:“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马后拜谢道:“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

  马皇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朱元璋从一个贫苦农民变成统驭全国的君王,随着地位改变,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也开始像历代皇帝那样,为、防止大臣功高震主,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保证朱家子孙后代长保天下,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制造借口,株连屠杀大批功臣宿将。其中虽也有打击贪官豪强的一面,但确实有许多属于冤案。在他统治的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发展到了极峰。这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的政治生活都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马皇后对丈夫的这种作法很不满意,她一向主张对下属不应过于苛刻,求全责备,而“宜赦小过以全其人”。据《明史·高皇后传》记载:“帝殿前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一次有人上告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要持槊杀父,朱元璋下令把这不孝子杀掉。“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后来一查,果然冤枉。曾任太子老师的明初大谋士宋濂,已经年老退休返乡,因为孙子犯罪也被逮到京师判处死刑。马皇后劝解说:“宋学士家居岂知情者,妾闻里塾延一师尚终身敬卫之,况官家乎?”朱元璋拒不接受。“会后侍上食,举匕向鉶鼎,潸然而却。上问故,后曰:“妾痛宋学士之刑,而为诸儿服心丧也。’上闻投箸起,明日赦濂”。

  针对朱元璋经常法外用刑,随意治罪,马后提出:“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一次朱元璋发脾气责骂宫女,皇后也假意发、怒,命令把宫女交付有关机构论罪,并解释:“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朱元璋曾下令让判了死刑的囚犯去修筑都城赎死。马皇后听说后,婉转地劝说:“以役赎死,仁也。然以久瘐之囚而重之力役,得微仍以役死乎。”朱元璋终于“罢其役,释之”。

  马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对孩子管教很严。

  一次王子的教师李颜因小孩顽皮不听话,用笔管戳伤了他的额角。小王子哭着到父亲处告状,朱元璋大怒,正要发作,马后急忙从旁劝解:“几有使制锦而恶其翦者,夫曲谨,妇寺之爱也,而以责师傅可乎?”

  朱元璋觉得有理,不但没有惩办教师,反而提升他做左春坊右赞善。马后最小的孩子朱橚,放荡不羁,长大后封到开封做周王。马皇后派江贵妃随往,临行“赐以己所御纰衣一,杖一,曰:“王有过,则披衣杖之,即违,驰以闻’”。朱橚听了这话,就职后果然不敢胡作非为。

  马皇后对元璋在生活上十分体贴关心,直到做了皇后,还亲自操劳主管丈夫的膳食。她虽贵为“国母”,却依然保持过去那种俭朴生活。“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并且“命取练织为衾衣,以赐高年茕独。余帛紵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蚕桑艰难”。遇到灾荒歉收,“辄率宫人蔬食”,“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平时她很关心民间疾苦。

  有一次问丈夫“今天下民安乎”?元璋说:“此非尔所宜问也。”马后回答:“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死,年51岁。病重时,她自知难好,怕连累医生,不肯服药。临终嘱咐元璋:“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元璋非常敬重信赖马皇后,对她提出的建议常能认真听取采纳。他曾赞扬马后的见解是至理名言,嘱咐女史官记下,让子孙世代遵守。正因为这样,马皇后才能够在元末明初的政治生活中,以她特殊的身份,卓越的见识和杰出的才能,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悉心补救朱元璋政事上的弊病和缺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二、儿孙满堂 悉心督导继大统

  自古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自然儿孙满堂。朱元璋也不例外。其一生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曾孙一辈无法胜数。

  朱元璋对孩子的教育特别看重,在宫中特建大本堂,贮藏古今图籍,征聘四方名儒轮班讲授,教育太子诸王;挑选才俊青年伴读,时时赐宴赋诗,谈古说今,讨论文字。师傅中最重要的是宋濂,前后十年,专负教育皇太子的责任,一言一行均以礼法讽劝。博士孔克仁奉命讲授经书,诸功臣子弟奉诏入学。朱元璋明确教育方针要“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来”。并强调教的方法第一是心正。教学要灵活,切忌死记硬背。

  在教授儿孙学问的同时,更注意德性的教育培养。

  除儒生经师外,又选了一批德性端庄之士作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讲说”。

  到太子们成年后,则教育他们历练政事。

  洪武十年朱元璋诏令自今以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并晓谕太子:为政需“仁明勤断”。

  能仁则不会失于疏暴;能明则不会失于邪佞;能勤则不会失于安逸;能断则不会失于文法。

  有鉴于历代太子之争,早在吴元年,即立长子标为世子,建国后,又立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死后改立太子第二子允炆为太孙。

  诸子中第九子和二十六子早死;第四子燕王朱棣后来起兵靖难,篡了皇位,作了明代第三任皇帝,释为明成祖;其他二十三子都封王建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