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朱元璋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二


  军队组织为卫所两级:大致以5600人为卫,设卫指挥使。卫辖5个千户所,每所1120人,设千户长。每千户所设10个百户所,每所120人,设百户长。百户下有总旗二,小旗十;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人。卫所依地理军事险要而设;小据点设所,关联几个据点设卫,聚合一个军区的若干卫所设立都指挥使司,为军区最高军事机构,长管为都指挥使。洪武二十五年,全国共有17个都指挥使司,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全国17个都指挥使司又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军需粮饷大部靠屯垦自给。先在边区开展,后普及到内地卫所。以每军受田50亩为一分,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一般开头免纳税租,到地熟以后每亩收税一斗。规定边地守军七分屯种三分守备,内地八分屯种二分守备。

  除军屯外,也有商屯,这主要是为了减轻边地守军的粮食供给和运输压力。开始是让商人运粮到边地,拿到收据再到政府领到等价的盐,允许自由贩卖,获取重利,也叫开中法。后来商人们干脆雇人在边地屯垦,供给军队粮食,然后换取政府的食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军粮所需,增加了政府收入,繁荣了边区经济;商人又减少了几倍的运输费用,获利更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军队统率权归五军都督府,军令则由兵部号令。

  平时,军人在卫所屯粮练兵,战时动员令一下,各地卫所集合为军,由都督府指派官员充任统军总兵官,统带出征。战事结束,军士立即复员到原来卫所,将军要交回印绶,仍回原任。将不专军,军无私将。唐宋以来的藩镇大将拥兵割据的弊端得到有效防治。

  朱元璋对于战争进行往往都要进行具体指导,诸军统帅只能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灵活处置,大的原则一般是不容改变的。如吴元年四月八日给徐达的手令,在处分军事正文之后,又说:“我的见识只是如此,你每见得高处强处便当处,随着你的意见行着,休执着我的言语,恐怕见不到处,想难行事。”怕将帅束缚手脚,也同时给予一些鼓励,不要拘泥于教条,须审势度时,灵活处置。

  三、严酷训导 官僚新成国子监

  朱元璋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全国平定天下,但是要治理统治这个国家,需要一大批治国安邦的人才和各级政府官僚。从朝廷到地方,从部院到州县,少说也要十几万人,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去哪里寻找这么些忠实于新王朝,愿意赤胆忠心为新政权鞠躬尽瘁的服务文人呢?

  至于元朝的旧官吏,非贪即奸,干净的没几个。

  有能力有眼光的早来投效了,剩下的不是老朽不堪,就是隐迹不露。用不了也不能用。

  还有一些做过官的读书人,他们大部分对元朝怀有旧情,对新政权患得患失,又以为“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加上严酷的法律,稍有差失,即自取其辱,不是不得已,又谁敢做官?

  任用地主做官,亦称举荐。有富户耆民孝弟力田税户人才等,有一出来就做朝廷和地方大官的,最多一次达3700多人。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再说这些地主官僚的行为思想,也不完全符合新朝的要求。

  千思万想,倒不如自我培养大量忠实的新兴的官僚人才。于是国子监应运而生。

  国子监的教职员,从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到监丞。都是朝廷命官,任免出于吏部。政治和教育一体,官僚和师儒合一。祭酒虽是衙门校长,只起严立规矩,表率属官的作用,并无任免教官的权利。监丞品位虽低,却参领监事,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规矩,课业不精,并从纠举。学校办公处叫绳愆厅,特备有行刑红凳二条,拨有直厅皂隶二名,专事“教刑”。

  监丞立有集愆册一本,各堂生员敢有不遵学规,即便究治。初犯记录,再犯打篦五下,三犯打篦十下,四犯发遣安置。监丞对监生有生杀予夺之权,监生决无申诉反抗之理。膳夫由朝廷拨死囚充任。有三遍不听使令,即处斩刑。

  生源分官生和民生两类。官生是由朝廷指派分发的,一等是品官子弟,一等是外夷子弟;民生是由各地方官保送的府州县学生员。最初的目的是训练官生如何去执行统治,名额为150名,民生只有50名。

  后来官生入学的日少,民生依法保送的日多,仅以洪武二十六年为例,在学总数8124名,官生只有4名。国子监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为广泛训练民生做官的机构了。

  监生的课业内容都是由皇帝钦定的。主要有御制《大诰》,《大明律令》、《四书》、《五经》和刘向的《说苑》等书。最重要的是大诰。大诰是朱元璋自己写的,有德编、二编、三编、大诰武臣共四册。主要内容为列举所杀官民罪状,使官民知所警戒和警民安守本分应尽义务。洪武十九年以大诰颁赐监生,二十四年令“今后科举岁贡生员,俱以大诰出题试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