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张良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三


  张良听了,心中暗忖:刘邦急于入关,不可扫了他的兴;萧何及众将都持从洛阳进兵之议,众意不可违拗;自己辅佐韩王,许多大事尚待决断,不能过于分心。想到此,便附和一句:“此地进关,只有经洛阳,走函谷,是个便捷之道,如要绕往别处,路就远了。只是崤、函二关,为秦国命脉所系,必然拼死相守。主公若从此处进兵,怕要经过一番血战,也要有所准备。”

  话说到此,刘邦才转而询问韩王半年多来经略韩地的情形。张良心中烦忧,只拣主要情况,约略说了,便要告辞。刘邦见状,旧话重提:“我统兵西进,正是用人之际,很想有子房同行。”

  此时,刘邦有意改了称谓,不再称张良“司徒”,而复称“子房”。

  张良见刘邦又提及旧话,知道话题一开,一时半刻难以说清,便急忙将

  话题拦住:“我今既为韩司徒,此身已属韩王,便一心向韩,谨尊王命,不再作他想。”

  说罢,便与刘邦告辞,离了大营。

  张良走后,刘邦一人坐在大厅之上,暗自出神:此人胸怀大才,经天纬地,不可多得,要设法将他笼络,为己所用,对我成就伟业,大有裨益。沉思良久,独自点了点头,似乎已有了主意。

  此后不久,刘邦便调拨人马,四处攻略,很快取了十余座城池,韩地基本平定。然后大举进攻洛阳,果如张良所言,秦军拼死固守。刘邦损兵折将,不能前进一步,为此十分苦恼。

  一天,刘邦正在营中由两个侍妾陪着饮酒,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喊亲兵传萧何、樊哙来见。两人闻讯赶来,见刘邦似有几分醉了,也不敢问,只在阶下立着。刘邦见了,不说情由,大声道:“萧丞,你速速修书一封,差樊将军送往阳翟,告那韩王,且说我军中现今粮草短缺,要他急速给我筹措十万石军粮,以充军需。”

  萧何听了,心中疑惑:陈留城中,积粮甚多,前日还开仓济民,为何又要韩王筹粮?但又不好询问,只好遵命修书一封,差樊哙送往阳翟。

  韩王见了刘邦书信,一时不知如何处置,便请张良商议:“韩地贫敝,屡遭兵燹,百姓穷困,早已十室九空,哪里去筹十万石军粮?”

  张良看了书信,又唤樊哙细细问了情由,便知此中必有蹊跷,又与韩王商议,苦无良策,只好让樊哙先回陈留,回复刘邦,请求宽限时日,设法筹措。

  过了数日,筹粮之事仍无眉目,韩王心下焦急,却有守城将士来报:刘邦亲率一千人马,已到城外。韩王听了,请张良率人前去迎进城来。

  刘邦见了韩王,拜了几拜。韩王连忙将他扶起,一并坐了。谈起筹粮之事,韩王说:“我国狭小,且又初立,十万军粮,实难筹措,多有得罪。”

  刘邦听了,哈哈一笑:“韩王无粮,不敢强求。我只好往别处设法。”

  韩王听了,心中暗喜:沛公果然宽厚,一大难事,总算了结。刚觉身上轻松了许多,却听刘邦又说:“韩王没有的,不能强求;韩王有的,是不是总该助我?”韩王见问得急,也不思索,脱口答道:“那是自然。沛公伐秦,功在六国。我若有,当全力相助。”刘邦见韩王答得痛快,更是高兴:“那我这厢先要谢你,”说着,便要起身行礼。

  韩王急忙将刘邦拉住,问道:“沛公不必客气,不知所要何物?”

  “我军中缺少一位得力谋士,如蒙韩司徒张良相就,刘邦三生有幸。”

  刘邦见话已到此,便一语言破。

  韩王听了刘邦的话,心中朱自一惊,当下不知如何作答。自己受封,全赖张良,国中诸事,凭他谋划,张良一去,如失股肱。但自己话已出口,说得极满,身为韩王,不好食言。事已至此,只有张良推脱,才能挽回。想到此,便转问张良道:“沛公请你作谋士,你意如何?”

  张良见韩王询问,沛公又拿眼睛盯着他,知道已是要紧时候,不敢轻易作答。稍事沉吟,开口说道:“君王在上,张良不敢乱言。以我之意,正应该去。”刘邦听了,心中大喜;韩王吃了一惊,当下心神全乱。张良不急,缓缓说道:“如今楚王发兵,两路伐秦,实为六国报仇、众民雪恨,正是建功立业之际。我若能追随沛公,入关灭秦,也是为韩王争得一份功劳。将来强秦灭亡,也没有人敢小看了我们韩国,韩国总会有一片立足之地。”

  韩王听了张良一番剖白,也觉有理有利,只是心中仍不免怀有留恋之情,

  便转而对刘邦说:“司徒既然愿意追随你去,且言之凿凿,句句在理,我也只有忍痛割爱。

  只是有言在先,破秦之后,须得早日让他回来,与我共谋复兴韩国大计。”

  刘邦既已遂了心愿,自然满口答应:“君子一诺,当值千言,决无反悔。”遂对张良说道,“子房可与韩王仔细商议,安置妥贴,三日后来陈留相会。”

  刘邦说罢,当下回陈留去了。

  送走刘邦,张良复又回来,见了韩王,纳头便拜,口称有罪:“事起仓促,为臣造次了。但强秦不灭,韩国难以兴盛,口中所言,实为心中所想。为臣虽随沛公远行,但心中一刻也不会忘了韩国,忘了君王。

  待灭秦之后,即刻回来,尽为臣之责。”

  “你既有意随沛公去,也合大理。只是你走之后,不知谁来替任为妥。

  国中之事,如何料理?”韩王语调幽幽,满腹忧忡。

  张良知道这是询问今后大计,深思熟虑后作答:“我走之后,可使姬复为司徒。今秦国军事失利,宫中困厄,只顾自保,当下腾不出手来进攻韩国。君主可守阳翟,不必冒险出兵,一切均等灭秦之后,再作打算。”

  三日之后,张良别了韩王,如期来到刘邦营中。此时,刘邦正因攻打洛阳受挫,折了锐气,心中苦闷,又闻项羽在漳水之畔与秦军相持,秦将章邯外受强敌压逼,内受赵高迫害,内心动摇,已有与项羽约和之意,心中更是焦躁。得知张良到来,急忙迎进营中,召集众将,商议进兵之计。张良见刘邦问了数声,无人相应,便开口进言:“如今章邯虽败,仍有大军二十余万。自洛阳至潼关,一路险要,易守难攻。况将来项羽西进,必行此路。为今之计,不如另辟蹊径,向南出轘辕关,直下宛城,折行向西,取武、峣二关,咸阳可取,关中可得。”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刘邦拍案道:“早行此计,关中得矣。”随即调度人马,不日向南急行。

  公元前207 年,秦二世三年六月,刘邦统率大军,进至南阳郡,在犨邑东大破秦军。秦南阳郡守将退至宛城,深沟高垒,据险固守,刘邦大军将宛城团团围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