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夏完淳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 | |
|
|
§第一章 醴泉有源 夏完淳出生于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这时的明朝社会离灭亡只有13年了,可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自天启以来的虐政,弄得民穷财尽,崇祯上台后虽决心挽回败局,但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他刚愎自用,多疑少信,不喜欢听逆耳之言,信任贡谀献媚的宦官,因此不但促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且还“自毁长城”,中了离间计,杀害了袁崇焕等忠心为国的良臣,给予关外清兵入侵的机会。同时,自1628年起,在饥荒最为严重的陕北又爆发了农民起义。焦头烂额的崇祯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剿匪”上,大力征收苛捐杂税,抓丁入伍以对付农民起义,使得国家一片混乱,政治已紊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同时,在文化思想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理学桎梏的时代精神也在广泛发展,许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的士人按照文学观念或活动地域形成各种流派或社团,与腐朽的阉党进行斗争。这里面就有著名的东林党。继东林党之后,又有组织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及小市民的复社和几社,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就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 一代奇才夏完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大雷雨即将来临前的江南,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 夏完淳出生后,夏家上下欢天喜地,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祝贺,祝贺夏允彝35岁喜得贵子,更祝贺夏家单弱的门庭终于有了生机。大家都涌到摇篮边,啧啧称赞这有着一双黑亮眼睛的婴儿天庭饱满、聪明可爱。此刻,这个躺在摇篮里,乳名端哥,大名完淳,号存古,别号小隐的孩子还不知道,那些欢喜地俯在摇篮上向他微笑的人是多么地优秀,他们的才华,他们的教诲将影响他短短17年的有生之年,并使这17年在历史上永远留下光辉的一页,并且因为了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留在了历史的书页中。 如果说夏完淳是一株挺立的青松的话,无疑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根茎供给了他养分,支持了他每一点一滴的成长。在夏完淳成长的周围,有一个极良好的环境,上至先人遗风,父母教诲,下至姐妹及亲戚朋友的影响,这一切都成就了他的才华与品格。 让我们先从夏家这条根说起。夏氏先世是晋朝人夏统,因此夏家也算是诗礼后裔。夏统生活的时代也是乱世,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隐居家乡会稽,并在《晋书·隐逸传》上留有清名。这种刚直不阿、清白做人的家风遗训一直为后人所继承,同时又在明末这个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染上了新的色彩。 夏完淳的祖父夏时正是一位很有个性,却不为世所重用的知识分子。他身世很苦,由于父亲夏凤早逝,幼年时他便被过继给了叔叔夏鸾。由于是被出嗣的,心理上自然有些悲凉,再加上他的新父母严禁别人谈论他亲生父亲的事情,因此夏时正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只能靠幼时的记忆来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但夏时正天生警醒,非常早慧。据说他4岁时,亲生父亲还没有去世,有一天,他看见父亲和客人玩叫做“双陆”的游戏(一种赌博,类似于今天的掷骰子),好奇心动,便替父亲叫点,谁知百发百中,父亲大惊,自以后便非常喜爱他。他却天性驯谨,不因为父亲的喜爱而失去规矩、沾沾自喜。还有一次,他因为某事而训斥家里的小厮,这在封建时代是极其正常的,一般人并不以为怪,但父亲夏凤却非常生气,他告诫夏时正说:“他(指小厮)也是父母的孩子,难道他就不能呵斥你吗?”幼时亲生父亲的教育给夏时正的感触是终生难忘的,从此他再也没有斥责过仆人,直至生命结束。 进私塾后,夏时正的才华得到了充分体现。据说他只要通读一遍书籍就能倒背如流,记忆力极其惊人,年龄稍大时,他已有了自己的主见,竟常常问倒老师。 在参加童子试时,他通过了极严格的测试,名列榜首。 一天,在考试前夕,他为散心溜到市场上去默记各个摊位上货物的名称,从各种各样的鞋子到家具、医药、生活用品数千样无一不记,回家后竟然倒背如流,据查只遗漏了两件! 然而聪明的头脑并没能使他在陈腐的考试制度中脱颖而出。虽然童子试优秀,但长大后参加八股取胜的省试时,他却名落孙山。读过《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节的人,大概都知道这种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可恶。好在夏时正不像范进那样迂腐,既然不能中举,他便潜心钻研诗词歌赋,与当地朋友唱和,颇受大家推崇。这其间他曾有过被提拔的机会,但欣赏他才华的学使突然得病死亡,似乎是老天有意和他作对,他的考卷又神秘地丢失。这场打击之后,夏时正终于感叹人不可违命,便无心再考,他曾说:“命憎才,才亦憎命。”昔日的清高变成了苦难后的谦恭。过去,他自恃才高看不起任何人,现在则是觉得任何人都有强于自己的地方。失败后的他,过起了一种潇洒的隐居生活,整日不拘小节,与朋友们吹奏乐器,占射诽谐,喝酒取乐,并借东晋人张季鹰的话说:“吾今而知醉之名人,甚于名之醉人也。”但是,无人知晓,在他那颗曾经向往过经天纬地的心中,是否还存有一丝的悔恨与遗憾呢?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